明年外贸新动向:鼓励进口 为大宗商品清障
明年外贸新动向:鼓励进口 为大宗商品清障 更新时间:2010-12-19 9:01:37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即将召开,2011年外贸成为关注焦点。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调结构、促平衡”将成为2010年外贸工作的主要基调。但在具体政策上,和以往一味重点鼓励出口有所不同,将转到促进进口上;其中,进一步清理非关税措施为大宗商品顺利通关,是主要措施之一。 12月15日,商务部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明年在政策导向上,将促进进口贸易的便利化,进一步减少进口贸易的审批,简化进口自动许可登记;在促进国内的扩大开放上,商务部将继续推进降低各类关税和非关税,开放制造业和服务业。此外,要推进重点行业,促进行业支持政策的出台,例如节能环保、高新技术行业,促进中国企业结构转型和服务业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表示,我国以前对进口的研究不够,国家大的贸易政策都没有考虑到进口,只是一味地鼓励出口,这方面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转变。 而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关外贸工作的表述也有变化,会议提出“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出口高增长难持续 今年我国出口形势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1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7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出口14238.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534.3亿美元,增长40.3%;贸易顺差为1704.2亿美元。 实际上,商务部在去年底原本估计今年全年的进出口增速会在8%—10%,然而从1—11月份的外贸数据来看,出口实际的恢复远远超出这一预期。 “预计今年出口增速将在28%—30%之间。”有外贸系统人士分析,在广交会上调研座谈时,商务部已经将2010年全年出口增速预估数上调至25%左右。 但这样的增长速度可能难以为继。 此前,多个重点外贸省市均预测2011年上半年外需增长将明显放缓,难以重现今年的快速增长之势。 2010年秋季广交会的信息表明,出口订单并不强盛,而且多是短单。有悲观者甚至估计2011年出口有可能是负增长。“即便不是负增长,增速也很有限。”魏建国对记者表示,“明年中国外贸出口总体看来是不乐观的,预计会下降10到15个百分点。” 上述商务部内部人士表示,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外贸将更偏重调结构,预计外贸增速目标也会因此有所调低。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也给出了相同的判断。他估计,2011年出口增长区间大致在15%—16%,进口增长略高于出口,增长区间锁定在17%—18%。 重点扩大进口 将进口提到如此高的位置上,这在国家整体战略中尚属首次。 事实上,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外贸政策已有了转向的迹象。记者注意到,近期,商务部官员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而为进一步扩大进口,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降低进口关税,2010年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9.8%,并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原材料以及最终消费品进口关税,出台了加工贸易内销的相关政策等。 不过,在2011年商务部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扩大进口上。 上述商务部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商务部将重点鼓励从对华贸易逆差的国家进口,甚至考虑单边开放市场,放松进口监管,以及降低进口成本、简化境内企业的进口融资等措施。此外,2011年商务部还将支持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投资贸易促进团“走出去”投资和采购。 对于扩大进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我国需要进口的产品集中在技术和资源两个领域,资源领域尤以大宗商品为主,如铁矿石、原油等。”为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将进一步清理非关税措施,更改和完善政策措施与通关检验环节,继续简化和放宽部分进口管理措施,减少进口环节和手续,降低进口费用和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对本报记者表示,欧美等国首先要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中国则应进一步单边开放市场,对最不发达经济体给予优惠贸易待遇,推进区域贸易和多边贸易自由化,从而增加进口。 内外贸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因此,明年的外贸工作既要注重当前,又要联系长远。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方式重点是在结构、质量、技术、标准上进行转型,力促加工贸易转型。因此,2011年商务部还将帮助外贸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市场。 “相信经过几年时间,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结构会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内外贸市场会连成一体。我认为,未来中国的国内市场会明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内市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广州调研外贸时曾这样表示。 一些外贸界人士认为,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中国的外贸队伍也将因国际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白明表示,中国外贸未来5年中的发展方向将由现在的“千军万马”型向“精兵强将”型转变,产品单一、缺乏议价能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 而随着内外贸市场的统一,未来中国外贸企业的产品链和产业链将进一步“拉长”,接近当前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制造业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相关文章:纬度首发雷诺“复兴计划”提速12月17日中国概念股早盘普涨海辉软件涨4.2%对赌2018大众百亿扩产誓夺全球第一中投解禁在即黑石加速在华扩张品牌向上起亚反攻进行时全系合练丰田上演岁末反击战UT斯达康宣布改进管理层结构iPhone扭曲中美贸易逆差报告预测未来十年ICT产业可创5.9万亿元经济增长长安汽车:公开增发A股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