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推高了2月物价?还是它!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物价还好吗?
刚刚公布的2月份物价指数告诉你答案。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2%。这一水平相比1月份,已经是回落了。不过,5%以上高位涨幅,依然让人感受明显。
5%以上的CPI意味着什啥?到底是谁,让2月物价依然居高不下?接下来,物价还会继续走高吗?一起来看看。
Q&A
5%意味着啥?
物价依然高位运行
5%以上的涨幅,意味着物价依然处在高位。看下图:
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上。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认为,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较高,仍然是2月CPI维持高位的原因。
2月份,到底是哪些食品在持续上涨?有数有真相。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
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0.9%;
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
……
为啥食品持续上涨呢?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讲了几个原因:
1、交通运输管控措施以及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
2、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
3、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也助推价格上涨。
一句话概括,疫情还是对物价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价格涨幅也有回落的,比如,受季节因素影响,蔬菜鲜果价格同比涨幅出现回落。
受疫情影响,服务类消费价格也出现了回落。
Q&A
谁推高了2月物价?
“二师兄”是主要推手
物价连连走高,餐桌肉味越来越少,到底是谁惹的祸?
这个锅还得甩给“二师兄”。因为在物价上涨中,它的贡献最高,是推动2月份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有专家表示,猪肉和蔬菜价格上涨能解释CPI同比涨幅的三分之二,对环比涨幅拉动影响合计超过90%。
当然,“二师兄”也是接连遭灾,非洲猪瘟造成的影响还没结束,新冠肺炎疫情又来袭。
受疫情影响,猪肉和鲜菜产销受阻,人工和物流成本明显上升,导致春节过后,价格不降反升。
也有好消息。周茂华认为,去年下半年采取的一系列稳生猪供给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2019年10月以来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触底回升,连续4个月增加,显示国内生猪产能在恢复。猪肉价格整体呈现放缓态势。
Q&A
物价还会继续涨吗?
全年大概率前高后低
最近这半年的物价的确有点高。有不少网友就问了,今年物价啥走势?还会继续涨吗?
四个字:前高后低。
这么说是有依据的。
首先,如果没有极端天气,菜价肯定是下降趋势。
眼下,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到了全国各地蔬菜生产的有利季节。随着产量上来,菜价下降应该不难。
其次,对国内物价影响最大的猪肉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目前,生猪产能触底回升态势明显,供应将逐渐增加。另外,猪肉季节性需求因素也在减弱。供应增加,需求放缓,猪肉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最后,说说油价。这两天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而石油是国内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油价下跌,各行各业的成本跟着降,终端产品价格也可能随之下降。
所以,不用担心,物价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的概率较大。当务之急,还是要有序抓紧复工复产。只要供给能跟上,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