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户假联保内外相勾结!这家银行就这样被骗贷1.09亿元
“联保贷”,一个原本服务农户和小微企业的创新信贷产品,却频频成为不法分子的骗贷工具。
裁判文书网近期公布的一则案例显示,湖南邵阳市湘瓷竹木建材批发大市场有限公司经营者熊某为了套取华融湘江银行“五户联保”贷款资金,以湘瓷公司做担保,找到亲友、员工和市场上的经营户到华融湘江银行贷款,共计骗贷1.0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裁判文书网输入“骗取贷款”关键词,可以检索到万余篇文书。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村镇银行等是“被骗贷”重灾区,且时不时登上“被骗贷”的新闻头条。
为何中小银行总会被“盯上”?
内外勾结骗贷1.09亿元
回到华融湘江银行这起骗贷案例。
2016年,湖南湘瓷公司老板熊某在企业经营中出现资金紧张。经人介绍,熊某得知华融湘江银行有一种扶持企业的“五户联保”贷款模式,便向华融湘江银行邵阳分行申请贷款。
经华融湘江邵阳分行考察,认为熊某的湘瓷公司符合贷款资质,于是安排信贷部客户经理胡某和授信部审批人张某芳具体办理该项贷款业务,而这两位在后续事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熊某为了套取更多的贷款资金,便以湘瓷公司做担保,自己作为湘瓷公司法人代表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找自己的亲友和湘瓷公司的员工以及湘瓷竹木建材市场的经营户,通过“五户联保”的贷款方式,到华融湘江银行贷款,贷款本息由熊某负责偿还。而这些被“借用”身份的50余人,碍于情面或者工作关系,答应了熊某的要求,并提供了贷款所需的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和资料。
于是,熊某安排公司员工伪造贷款所需的湘瓷竹木市场经营户的营业执照、购销合同,并虚构房产、汽车资产、银行流水等申报资料。
此时,作为银行信贷部员工的胡某,在明知贷款资料造假、部分人员不符合放贷条件的情况下,仍将虚假贷款资料上报审批。
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熊某分两次分别获得华融湘江邵阳分行的8000万元、1.2亿元的授信额度,这其中就用到此前伪造、借用的贷款资料。
更离奇的是,为了应对银行上门调查,熊某竟让建材市场内的真实经营户回避,安排其他人假冒经营户,在市场门面处配合华融湘江邵阳分行工作人员尽调。
而作为授信部审批人的张某芳,出于与湘瓷公司某高管的同学关系,并没有对贷款户的身份做详尽调查,就让贷款过了审批关。
在这样的内外勾结之下,熊某等人共计骗取银行贷款1.09亿元。
创新工具为何沦为套现“利器”?
华融湘江银行官网显示,“联保贷”属于该行的特色融资产品,适用对象是同行业、同专业市场或产业链上下游等关联度较高、彼此熟悉经营情况的小微企业群体,原则上由4家以上小微企业组成联保小组,以互相担保的方式提升联保小组的信用额度。
实际上,不少中小银行都推出过类似的联保贷产品,有的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有的是针对农户。这个产品原本是注重客户的商业信誉以及业主的个人信用,弱化抵押担保作用,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产品属性,这类信贷产品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
例如,此前本报记者就曾报道《人死了还能贷款?村镇银行沦为“提款机”,26亿元落入个人腰包》。
在那起案件中,河北晋州恒升村镇银行推出的“四户联保贷”,以家庭为单位、四户互保、无需抵押,每家农户可贷款几十万元不等,原本是帮助当地农户生产的融资创新产品,却成了河北晋州恒升村镇银行自然人股东赵某违法套现的工具。
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9月起,以赵某为主导,坐镇指挥银行内部和外部人员,以多户联保形式大量冒用农户名义,虚假签订银行贷款合同,在三年时间内从晋州恒升村镇银行骗取26亿元的巨额贷款。
导致的结果是当地上百农民的个人信息被冒用、修改,甚至有几位已经去世的村民,竟也被冒名从银行“贷”了几十万元。
纵观这些案例,其背后映射的都是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问题:公司治理不健全、风险管理薄弱,就会不断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2019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就着重指出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股权管理不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要求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并点名“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问题。
该《通报》要求各地方中小银行机构要注重从制度入手强化内控、堵塞漏洞、完善机制,着力构建依法合规经营长效机制。
今年6月24日,银保监会还印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其中“回头看”工作要点中就提到了股权与公司治理领域。“回头看”工作的开启,也意味着再次对一些公司治理尚不健全、风险管理薄弱的区域银行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