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为陕西地区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的高校。
据one学长了解到,早在1986年,西安交通大学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依托研究所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以郑南宁院士为首席教授的“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第一批55名本科生已入学,为人工智能拔尖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大学应该都会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催生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人工智能成为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今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上坦言道。
而西北工业大学作为国内较早在本科阶段开设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向课程的高校,编著出版了全国第一部《人工智能导论》、《数字图像处理》等教材,多次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国际机器人联盟机器人世界杯等国内外机器人比赛的冠军。以西北工业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曾经发表在tpami、ijcv等ccf认定为a类的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以及ijcai、aaai、cvpr、iccv、icml、nips、kdd等ccf认定为a类的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逐渐形成具有西北工业大学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和相关课程群,为建设人工智能专业提供了前期积累。
未来,西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将重点关注智能感知、大数据智能、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方向,并通过这些方向进一步支持航空、航天、航海、材料、生物医学等具体应用领域的需求。
此次审批结果最亮眼的当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不仅成为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的高校之一,还成为同时拥有人工智能专业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
2005年西电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获批,开启了其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之路,逐步形成具有西电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面向国家国防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积极探索与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新模式,注重链式思维,构建“国际化+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拓展载体建设,厚植产学研协同化人才培养基础,突出研教融合,打造高精尖专业化科技创新团队。
近五年,西电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首批系统研究ai技术趋势报告显示,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前30名专利申请方中,仅有4家为高校或科研机构,西电为其中之一,并且在深度学习专利的申请中,西电位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学术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 发布的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中,西电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名学者连续5年入选。此外,西电在重大系统研发中也硕果累累,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类脑sar系统、首套基于面阵ccd的光谱视频成像系统、首个人脸画像识别系统等重大应用平台。
随着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新一波浪潮,人工智能教育也成为各国发展人工智能极为重视的一个主题。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阵地,让很多学生关心的是,人工智能专业主要教什么呢?
据悉,ai学科交叉性很强,涉及到的知识体系非常广泛,跨越计算机科学、数学、神经科学、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以及部分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one学长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西安交通大学从2017年便开始筹备人工智能本科生试验班,并且成立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工作组,经过广泛征求海内外知名教授意见,以及参考世界一流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经过多次研讨和修改后,西交大已完成“2018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据one学长了解,西交大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主要包括通识教育、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器人等11个课程群,共开设64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41门、选修课程23门 ,至少需选修其中12门以完成所需学分。
尽管国内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刚刚揭开面纱,但多家高校早已设立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人工智能专业的呢?你觉得人工智能专业前景如何呢?快跟one学长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