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闽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人才项目合作对接会泉州专场在福建泉州南安举行当日,包括成功机床、德林机械、群峰机械等多家南安企业纷纷与台湾智造代表签约,希望借助这次合作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智能制造水平。
像这样的活动,正是南安市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效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该市重点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为抓手,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迸发新的发展活力。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开春4月,位于诗山镇大方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一片忙碌。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记忆棉材料、记忆棉床垫及记忆棉枕头等产品生产的公司。2012年,该公司成立专业的研发团队,加大对记忆棉研发力度,抢占记忆棉新型科技市场的先机。
在南安,像这样通过实施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能的企业还有很多,这与该市持续优化建设科技发展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近年来,该市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南安持续加强相关优惠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帮助企业规范研发经费核算,加强对各级财政资金立项科研项目的汇总,做好项目跟踪统计工作,并将研发经费的统计工作作为“科学发展观”考核的重要指标。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南安通过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由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构成的创新企业群体。目前,该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55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7家、省科技型企业24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4家、泉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79家……
产学研一体化体系更加完善
近日,位于南安市杏莲工业区的德林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技术员正在调试企业自主研发的机械产品。自引入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建立“德林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研发中心”以来,公司的研发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产学研一体化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南安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各类研发平台、技术中心、教育实践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智力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效结合,形成由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等多元投入、共同参与、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该市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科技交流活动,深化企业与高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对接转化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在南安市的积极引导推动下,目前,该市已建有11个新型民营科研机构,12家创客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泉州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泉州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多家创新平台有序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工作。
知识产权工作质量并举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全国36个县(市、区)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其中,我省共7个县(市、区)入选,南安榜上有名。自2013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南安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累累硕果的收获,离不开南安多年来的精耕细作。近年来,该市始终鼓励和扶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水平。2016年,南安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再创新高,分别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截至3月22日,该市专利授权127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0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05件,专利数量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南安还通过示范创建,帮助企业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组织企业申报省知识产权专员,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和管理能力,培育各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据统计,该市现已有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1家,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7家,泉州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6家、泉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