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

频道:股票理财 日期: 浏览:0

联合国粮农组织: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

联合国粮农组织: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 更新时间:2011-2-9 11:11:53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表的报告指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231点,创历史新高。

异常天气正在成为引发粮食担忧的一个主要因素。最近数月,全球多地频发暴风雪、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多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我国华北黄淮旱情至今仍在持续发展,据农业部数据,截至4日,河北等八省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5.1%。国际上,美国中西部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近期遭遇严寒暴雪,严重影响冬小麦生长。阿根廷则经受大旱,澳大利亚受到强飓风“雅斯”的袭击……极端天气频发,市场担忧业已显现,国际粮价大涨,资金纷纷“屯兵”农产品市场。专家指出,尽管当前资金“屯兵”农产品也是基本面的推动,并不改变市场的趋势,但需警惕的是,资金也可能推动价格的暴涨暴跌,从而对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形成“推力”。

异常天气绷紧农产品市场神经

荷兰合作银行的分析师在年度展望中指出,由于很多农产品的基本面失衡,全球农产品库存在2010年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尽管目前玉米、大豆以及小麦看起来供应仍充足,但随着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在2011年,农业主产区的天气必须足够理想,才能帮助市场重新补充库存,阻止粮价飙升到前期的高点。

然而进入2011年,异常天气并未随着2010年远去。1月份,南半球农业产品出口国遭遇极端天气的袭击,主要大豆出口国巴西和阿根廷分别遭受洪灾和旱灾,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国内,北方持续干旱依然未能迎来有效降水。去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八省部分地区旱象露头并持续发展。受旱地区小麦即将陆续进入返青期,需水量将明显增加,而旱情可能迅速发展,对小麦返青生长和分蘖极为不利,将对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农业部4日已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

在分析人士看来,异常天气使得市场对农产品供应紧张的担忧“雪上加霜”。荷兰合作银行已相继下调了阿根廷玉米及大豆产量的预估。国泰君安分析师秦军也认为,南美持续的灾害天气将对大豆价格形成支撑。“作为世界主要的大豆出口国,巴西、阿根廷合计出口大豆约占全世界大豆出口额的42%,在世界大豆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此同时,尽管1月份天气变化对国内大宗农产品生产影响甚微,但包括小麦、稻谷以及豆粕等农产品价格都回到了此前的高位。“在2010年农产品良好表现以及近期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农产品供求相对偏紧的支撑下,极端天气从心理层面提升了人们对未来农产品的涨价预期。”秦军说。

资金“屯兵”农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粮忧”预期的持续发酵,农产品市场量价齐升。

数据显示,1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期货上涨了近5%,同时持仓量也在5个月来首次大幅增加。春节长假前,12个合约的持仓量仍较前一个月增长了4万多手,总持仓量达到14万手左右,与去年7月份开始强麦期货启动涨势的态势一致。当时,强麦期货两个月上涨了近9%,而持仓量同期则大幅增加了近15万手。

与此同时,包括棉花、橡胶以及白糖等众多农产品价格也都回到了前期的高位,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期货在去年11月份调控持仓量减少后也连续两个月回升,在1月份一度增持了9万手,持仓总量超过30万手。

实际上,相对于国内市场的“被动”跟涨,国际市场的涨势更为凌厉。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1月10日-1月14日当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247美元,国际食糖理事会原糖价格周平均每吨为653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涨幅分别高达61%和15%。检测品种中涨幅最大的棉花价格同比上涨则高达116%。

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也显示,包括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产品期货期权的基金持仓也达到历史的高位。中粮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费忠海表示,由于国际市场流动性依然宽松,增强了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在全球天气状况不佳、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作为市场风向标的商品市场基金不断布局处于价值洼地的农产品,形成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础。

专家指出,虽然当前资金“屯兵”农产品也是基本面的推动,并不改变市场的趋势,但需要警惕的是,资金也可能推动价格的暴涨暴跌,从而对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形成“推力”。

影响我国粮价的三因素

在专家看来,我国农业在成功解决吃饭问题后,“三农”正在经历一次迈向纵深的跳跃。眼下,影响粮价的三重因素不能不察。

其一,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国内农业生产的资本介入,成本上升已成为推动农产品涨价的重要因素。瑞银亚洲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此前在上海表示,中国目前正在走过“刘易斯拐点”,即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逐渐减少,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劳动力供给增长的速度,需要提高工资才能保持劳动力供给得到满足的转折点。“城市人工成本上升,对应的是农业人工的机会成本上涨。”

其二,粮食增产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连续四年超过1万亿斤。但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指出,主要增产的地区几乎都来自北方,而北方是我国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在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锐降,包括土地以及劳动力等要素都持续流出农业。

其三,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亦在逐步升级,民众对于饮食的需求逐渐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未来民众将更多消费禽、蛋以及肉等,而减少对原粮的消费。”中信建投证券的研究认为,对比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历史,同时参考我国二元结构的经济,目前我国食品消费总体上已处于普及的后期阶段与升级的初级阶段。

荷兰合作银行全球肉类和饲料部主任杰罗姆・莱夫拉尔此前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由于禽、蛋以及肉等制品将会消耗更多的原粮饲料,未来饲料的缺口很可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已未雨绸缪,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一号文件62年来首次聚焦水利。在一些专家看来,农业将会持续受到高度重视,加上国内粮食的库存消费比处于高位,目前国际市场上炒作的“中国因素”不会成为“中国问题”。

智行理财网

生活常识

金融财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