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求规模丢业绩将断送品牌
基金公司求规模丢业绩将断送品牌 更新时间:2010-9-14 5:40:53 追求规模最大化是基金公司的天性,规模越大,计提的管理费就越多。仅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35只百亿元规模基金中,有20只基金管理人报酬超过1亿元。这意味着,一只基金的管理费就能超过一家小基金公司全部的管理费。 基金公司的品牌怎么做?很多基金公司在不断摸索。
表面上看,基金规模与基金公司品牌之间似乎并无直接关联,但一定意义上,基金公司在单个基金规模上的态度,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其对基金投资、基金持有人和自身的态度。在国内投资者普遍不成熟的大环境下,这也恰恰能窥见基金公司对自身品牌目标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基金公司或单只基金的品牌,应具备的第一要素是,能不能给基金持有人赚到钱。多位基金业人士也不否认这样的观点。
品牌是无形的,但对基金持有人却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口袋里的钱变多还是变少,直接体现了其对一只基金产品或基金公司品牌的认可度。
求规模是基金公司天性
追求规模最大化是基金公司的天性,规模越大,计提的管理费就越多。仅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35只百亿元规模基金中,有20只基金管理人报酬超过1亿元。这意味着,一只基金的管理费就能超过一家小基金公司全部的管理费。
大基金管理得好坏,拼的是基金公司的研究实力和基金经理的实力。而很多基金公司有胆量做大规模,却不能控制随之而来的风险。当业绩受损、遭遇大量赎回时,表面上看,只是损失了一部分客户,而实际上损失的是基金公司的品牌,更重要的是,这也伤害了渠道客户,进而影响到基金公司与渠道的关系。
对大基金公司而言,一两只基金业绩失蹄,对品牌以及渠道的冲击似乎并不明显,但对小基金公司来说,却是致命的。因为一个基金持有人在一只基金上亏钱,他记住的却是这只基金所在的基金公司。
2007年,是基金公司值得反省和总结的一个年份。
现有的35只过百亿元基金,有34只都是那年的杰作,当时多只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彼时,无股不涨,无基不挣,市场到了疯狂的境地,并一度出现走后门买基金的现象。
由于新产品批文掌握在监管部门,新产品获批较难,多数基金公司为了扩大规模,迎合大量新基民的需求,采取了大比例拆分的手段。当时,这可谓是双赢,基金公司赚得了规模,基民买到了基金。
但接下来的2008年怎样呢?基金公司继续赚管理费,基金持有人却被套牢。直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