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内部“调结构”金融地产研究员“赋闲”
基金内部“调结构”金融地产研究员“赋闲” 更新时间:2010-6-18 0:10:43 “去年末我们就清掉了所有金融地产股票,一股不剩。现在我们金融地产方面的研究员处于比较‘轻松’的状态。”某只今年以来业绩不错的偏股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作为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一贯注重对于政策风向的把握。当“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整个市场的“主旋律”,基金公司也开始在投研团队的配置上进行相应调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金融地产板块长期蛰伏,相关领域的部分研究员在这波“被调整”中变得“清闲”起来。 “被调整”至赋闲状态 “去年末我们就清掉了所有金融地产股票,一股不剩。现在我们金融地产方面的研究员处于比较‘轻松’的状态。”某只今年以来业绩不错的偏股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初基金拱手相迎“大小盘风格转换”的美好预期逐渐演变成基金经理口中无奈的“今年无行情”。金融地产股的长期蛰伏让越来越多的基金从期待转为“面对现实”。 上证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所有偏股型基金在地产和金融保险行业的投资占其资产净值的比例分别为3.94%和16.84%,其中不乏基金对地产金融两者保持“远观不亵玩”态度的,个别基金甚至依旧保持“清空”状态。 而对于相关领域的基金研究员来说,这样的“调整”变成了使他们进入赋闲状态的无奈理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某基金地产研究员告诉记者,金融地产长期蛰伏,目前依旧没有看到相关板块有回暖的迹象,因此自己现在基本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主动调整”到“新领域” “东边不亮西边亮”,当金融地产板块研究员还在苦苦等待反弹机会之时,与“调结构”相关的新能源、消费等领域的研究员则处于“热火朝天”的状态之中。 上海某家中小规模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大力引进了许多在新经济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员。“顺应政策导向是投资研究团队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经济转型时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捕捉市场机遇。”该人士表示。 另一家上海本地的基金公司也较早就“嗅到”了政策风向转变的气味。该公司表示,从去年开始就加强了对于新能源新消费等领域投研力量的配置,今年年初,该基金公司还成立了“新消费、新材料、新技术及应用”三个投研小组,并把新型产业投资提高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上来。 分析人士表示,“调结构”让“新概念”成为市场新宠,加大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投入也是顺应市场导向的策略,这可能成为基金公司近期投研的主要方向。 “调整”到何时?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金融地产研究员从此就不再“吃香”了。 某基金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一些传统大盘蓝筹普遍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短暂波动可能造就一些短期的投资机会,而随着市场震荡筑底的预期日趋形成,金融地产出现较大投资机会的概率也在上升。 另一方面,尽管金融地产研究员的“被调整”可能是暂时的,但“新”领域对于基金的吸引力短期内不会逆转,基金公司在相关行业的投研投入也只会加大。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传统行业依然保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现在的经济结构转型已经到了动真格的地步,对于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入程度,成了影响基金在今后市场竞争中处于什么水平的重要因素,靠‘新’突破的思路应该会被基金逐渐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