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仓潜规则背后的利益图谱
基金分仓潜规则背后的利益图谱 更新时间:2010-9-7 8:17:35 “资力雄厚,信誉良好,研究实力强”——众多基金公司表示在选择证券公司交易席位及进行分仓时公布的标准中,“最看重”研究实力的高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股东为券商的基金公司将分仓量多少与“血缘关系”以及对基金销售的贡献挂钩,市场公认研究实力最强的券商在这些公司并未获得太多的分仓量,反倒是这些公司的券商股东拿走分仓量的“大块蛋糕”。
据日前公布的基金2010年半年报显示,某小型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交给自己的股东券商的分仓量达548万元,占到该公司上半年支付交易佣金总额的30.85%,这一比例超过监管层规定的“30%红线”。
尽管这家基金公司股东研究实力处于行业前列,但如此大比例向股东方“输送”分仓量实属罕见。基金分仓偏向股东方而非实力券商的做法是基金行业的潜规则,在中小基金公司中更是普遍,一些研究实力平平、整体实力处于行业中下游的中小券商的主要分仓收入源自控股或参股的基金公司。
此外,业内仍广泛存在“以销售换佣金”的做法,特别是在新基金销售时这种潜规则更为流行,尽管监管层早在2007年发文明确禁止将分仓跟基金销售挂钩。
“血缘关系”重于研究实力
基金公司在分仓问题上往往“口是心非”,将大部分分仓量交给作为股东的券商,而不是交给公认研究实力较强的券商。
除上文提到的一家小基金公司之外,另有多家基金公司虽然交给关联方的分仓比例低于这家公司,但分仓量占比最大的均为股东方券商。
北京一家“老十家”基金公司上半年交给自己股东券商的分仓量占总佣金的27%,而该公司的券商股东研究实力一般。北京另一家去年以来增长势头很猛的基金公司也将分仓量的“大头”交给自己名不见经传的股东券商。
上海中小基金公司众多,这些中小公司的券商股东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