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合资于“名门”生存缘何成“命门”?
基金合资于“名门”生存缘何成“命门”? 更新时间:2010-9-14 5:40:48 在国内基金行业大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占据基金公司“半壁江山”的合资基金公司已经成为独特的风景线,但出于众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苦衷,在部分外表光鲜且出身“名门”的合资基金公司高管心目中,公司的业绩、规模、形象长期积弱不振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创业之初的雄心勃勃,到如今的惨淡经营,记者在近一段时间与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高管交流中发现,尽快改善原有的弱势形象已经成为这部分业内人士的共鸣。
在国内基金行业大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占据基金公司“半壁江山”的合资基金公司已经成为独特的风景线,但出于众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苦衷,在部分外表光鲜且出身“名门”的合资基金公司高管心目中,公司的业绩、规模、形象长期积弱不振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在未来几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发展,而是生存问题,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件事。”上海地区某家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如此向记者表示。
业绩
在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心目中,提高目前的基金产品业绩是当务之急。这种迫切的心情,接受采访的高管往往在言谈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毫无疑问,在强手如林的国内基金行业中,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长期处于业内靠后位置,不仅令基金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更难以扩大基金产品的“群众基础”即基金份额。不过,在中小型基金公司早期发展中,保持一流业绩可能不是外方股东的主要战略,这或许是合资基金公司“水土不服”的原因之一。
“在合资基金公司运营之初,外方股东往往抱着‘试错’的心态。”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直言,由于参股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有着非常高的境外人气,因此,在公司合资之初,外方股东往往照搬、复制境外成熟经验来对待内地基金市场,以期再度获得成功。较为典型的做法是,外方股东往往着力加强客户服务、品牌塑造等,应该说,上述手段在高度成熟的境外市场中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在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所能获得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的平均收益。因此,提高客户质量,往往成为机构投资者之间竞赛的最直观的手段。
然而,侧重营销的做法在内地基金市场发展之初就显得“力不从心”。毕竟,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基金产品业绩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品牌宣传。上述负责人坦言,对于一家基金公司来说,营销工作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难以做到“雪中送炭”。显然,中小型基金公司举步蹒跚,与当初公司运营的战略设定有很大关系。
投研
正是由于当初的公司战略目标存在很大疑问,这使得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在投研力量方面显得非常不足。事实上,加强公司投研力量,也成为部分公司近年来调整公司人员结构的有力抓手。从上海地区基金行业看,随着“新鲜血液”加入,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已经出现了新气象。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调整能否在未来发挥影响力,这还是要通过基金产品的业绩来说话。
“国内基金行业的薪资水平是造成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上海地区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相比于欧美市场的公募基金行业,国内基金经理的收入水平是非常惊人的,即便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其他亚洲地区相比,国内基金经理的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竞争力。但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基金经理所负责的大部分工作只是资产配置,是在标准化工业流水线的制度安排下工作的,过高的工资结构,不仅使得整个行业显得有些浮躁,使得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难以通过合理的激励来挽留投研人才,也使得基金公司内部运营存在一定的劳资矛盾,最终直接体现在公司旗下产品业绩差积重难返。
记者还发现,外方股东对投研的控制力,往往与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业绩成反比。“公司以前的投资总监是由外方股东任命的,在复杂的A股市场面前,过于僵化的投研体系对整个公司的操盘能力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害。”一家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外方股东的干预下,基金公司连在一级市场“打新股”也受到了限制。同时,由于外方股东有着自身的选股原则,因此,在建立基金公司股票池的基础工作上,基金公司也往往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文化
在相当多的基金从业人员看来,基金行业的发展和壮大,甚至于“转型”,与整个行业和企业的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外部,行业文化往往与行业所处的环境有关;在内部,基金公司的内部文化对公司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在外部环境中,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所处于的环境是不利的。比如,由于资本规模较小,公司长期发展往往存在人力、财力的瓶颈。同时,在与银行等销售渠道谈判时,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往往缺乏有利的谈判地位。就目前内地基金行业的情况看,银行的强势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而从内部因素来看,目前小型基金公司的股东结构存在股东配合的问题。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现有股东结构中,公司管理层一方面要应对外方股东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对中方股东负责。由于两方股东在目前的环境下都非常强势,因此,如果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层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很难在公司的基本发展战略方面有发挥和突破空间。同时,在现实情况中,外方股东往往有着长期打算,主要看长期发展;而中方股东则非常重视公司的短期经营情况。“这种来自不同企业的文化观念,也会使得基金公司管理层忙于奔命。”
上海地区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也认为,在不同基金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管理层的不同“打工心态”,也足以令基金公司的发展出现不同的命运。比如,来自外方股东的公司管理层只要为股东负责,而不是为公司发展负责,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也往往会令公司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相比之下,有着强烈“草根文化”的本土基金公司,则在近年来的基金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眼下部分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已经意识到了正处在非常危险的时刻。“提高业绩和走差异化道路,可能是接下来这类基金公司转型的必由之路。”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如果说,在运营之初的几年中,不少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已经在本土市场的大海中“呛”了几口水,并失去宝贵的“先手”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尽快调整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内外部资源,将成为中小型基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正如一位基金公司负责人私下向记者表示的那样,了解本土市场和投资者文化,这需要通过时间来累积,塑造公司发展的理念也非一日之功,“病急乱投医”可能会使中小型合资基金公司的前途更加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