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巴结银行已成公开的秘密0

频道:理财经验 日期: 浏览:0

基金“巴结”银行已成公开的秘密

基金“巴结”银行已成公开的秘密 更新时间:2010-8-9 0:09:19   近来上海华泰柏瑞基金公司颜面尽失,办公室斗争通过匿名信的方式变成行业新闻。但在这场争端背后透露出的却是整个基金行业在销售模式上的弱势,以及不得不为这种弱势进行的无奈违规。

为了掀翻总经理,华泰柏瑞某内部人士以匿名信举报的方式把公司里的“那些事”捅给了公众,内容主要为总经理陈国杰指使违规激励、变相补贴个别投资者等行为。而就在举报信公布不久,网络上便开始出现针对举报人的猛料,内容可以归结为办公室“三俗”套路。

办公室斗争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最后连监管机构也惊动了。对于办公室争夺孰对孰错,当事人也难辩明白。但这场闹剧所透露出来的诸多细节很直观地反映了基金行业的一大困境:渠道单一导致受制于人,进而导致违规激励、财务造假。

首先是基金销售违规激励。虽然监管机构三令五申禁止,但为了能够在营销中出业绩,基金公司还是千方百计“巴结”银行,当然,用的都是真金白银。

由此派生出来一系列造假、违规。为了便于激励,基金公司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操作,通道是广告公司、酒店、旅行社等,名目是各种培训、交流项目。大家都明白,很多沟通会压根儿就没有发生过,很多沟通费用最后通过种种途径变成了现金流入了个人腰包。

公司则需要编制各种名目的合同、出差、经费,以便做到单证相符。当然,这不是基金行业独有的,只是违规激励的需要,这一手段在基金业被用得更普遍而已。

面对银行渠道的强势,基金销售陷入了囚徒困境。如果自己不违规,则银行没有销售动力,自己肯定是失败者。如果所有基金公司都违规,法不责众,银行获益最大,自己至少也不会吃亏。如果所有公司都不违规,对银行最不利,基金公司节省了费用,还能享受到正常的服务。但要用自己的诚信考验整个行业的诚信,作为个体,基金公司不相信整个行业有此觉悟。这就是基金公司、银行、监管机构禁令三者之间尴尬的关系。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除了个别股东背景硬气的公司,大多数都在银行面前直不起腰来。说到底,一是因为基金公司风气不正,甘于随波逐流;二是基金公司缺少议价筹码,无奈银行对销售渠道的垄断,只能乖乖就范。

面对困境,监管机构力图寻求突破,严格禁止违规激励以治标,拓展基金销售渠道以求治本。但治标不力,因为基金公司违规成本太低。治本更难,即便发展第三方销售,也会涉及到银行结算通道,依然要受制于银行,要想顺畅打通此道,几乎是与虎谋皮。短期来看,治标治本都不乐观。

bitget

Bitget官方app

bitget下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