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浅析和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浅析论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银行卡显示风险如何处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银行业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
一、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机制建设就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防范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由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全过程的介入和监控,采取权力分解、相互制衡手段,制定出完备的制度保证的过程。
二、对冲机制
“对冲”英文“Hedge”,词意中包含了避险、套期保值的含义。对冲交易简单地说就是盈亏相抵的交易。对冲交易即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
三、经济资本配置机制
实施经济资本的配置是商业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银行主动运用经济资本进行指导战略和业务决策的体现。经济资本配置是指,在理论上或形式上计算支持一项业务所需要的资本额(即经济资本额),再对全行经济资本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信用评级、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等因素,在资本充足率的总体规划之下,制定经济资本目标,将经济资本在各个机构、各项业务中进行合理配置,使业务发展与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
银行卡显示风险如何处理回答如下:如果银行卡显示风险,建议立即联系银行进行处理。可能的风险包括卡被盗刷、卡信息被盗取、卡被冒用等。
银行会要求您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例如近期的消费记录、身份证明等,以帮助银行确认并处理问题。
根据情况,银行可能会暂时冻结卡片、更换卡片、发起调查等措施来保护您的账户安全。同时,您也应该加强账户安全管理,例如更改密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等。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方法有哪些风险管理核心指标分为三个方面,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一)风险水平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1.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1.1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1.2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1.3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2.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2.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2.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2.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3.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3.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3.2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4.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二)风险迁徙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1.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2.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三)风险抵补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通过组织与制度流程设置、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分配预测资本能够对银行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支持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如何进行银行业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内部机制构建
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业务经营每个部门,需要运用标准化管理方法形成合规管理要求,为建立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提供统一的管理体系及评价制度。风险管理应该合理体现银行的整体经营规模、业务发展特点、资产配置状况及内部风控环境等因素,并随着外部监管政策变化、总行经营重点业务调整、分行管理流程转型等不断提升完善。
(二)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塑造
加强风险管理需注重软环境建设,形成银行内部“全行重视、全员参与”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只有建立合规风控管理文化,才能解决风险管理的滞后性问题,将风险管理从事后处理转变成事前防控。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但更重要的是形成激发员工责任意识及感知风险的文化氛围。一旦形成企业风险价值观及道德规范,银行的每一位员工都将发挥风险管理的能动性,通过承担职责去获取个人收益的提高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风险管理团队发展指引
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时常存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的权衡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做业务的和管风险的始终着力于自身岗位职能,未能形成全局观。业务发展与合规风险管理本质上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风险管理是促进业务良性发展及树立品牌信誉的保障,也是创造稳定性收益的必要前提。只有将“合规创造盈利”的理念纳入到团队发展的思维导向中,才能在有效遏制合规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