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转为稳健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双重积极影响

频道:财经资讯 日期: 浏览:0

货币政策转为稳健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双重积极影响

货币政策转为稳健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双重积极影响 更新时间:2010-12-4 7:39:36   中国3日决定明年货币政策基调将由目前的“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北京的经济分析人士指出,这个重大政策调整将给中国自身和世界带来双重积极影响。

当前,曾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但是也面临着国内外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积聚的新挑战。

受访的分析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基调从实行了两年多的“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将有利于抵御通货膨胀的趋势,也有助于抑制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负面效应的演化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3日召开会议强调,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随后召开。

两年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新增信贷量普遍较高,而迄今为止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在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

“最近几个月,中国的物价上涨引发担忧,管理通胀预期已成为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指出。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为年内首次突破4%,并创25个月新高。

多数分析人士预料,今年11月份CPI将继续上扬,而明年上半年CPI很可能达到4%以上。

“目前中国通胀水平上升与供求关系、游资炒作、输入性通胀等因素相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释放的流动性过剩。”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他表示,流动性就像水,哪里有价值洼地就向哪里流,无论是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还是输入性通胀,没有过剩的流动性,物价就涨不起来,因此,控制通胀的关键就是拧紧货币、信贷过量发放的“水龙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17万亿元,中国货币供应规模也接近70万亿元,超过美国成为货币供应量第一大国。美联储上月初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导致世界面临通胀和热钱涌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表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后,中国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信贷总量、调整信贷结构,此外,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也要相应作出调整。

2008年11月初,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企稳向好、流动性过剩加大通胀压力,中国开始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中国央行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对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微调。

李雪松指出,由于通货膨胀率是动态变化的,加之未来国际经济形势走向并不明朗,中国将货币政策适时调整为松紧适度的“稳健”,有利于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科学调控。

作为世界第三和第一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全球证券市场、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等方面显现正负两种效应。

美国制造的大量流动性推高全球股市、金价、油价,加大全球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而中国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则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负效应”在全球演化扩散。

由于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最近一段时期逐步回落,资产泡沫也有所减少。

显然,中国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不仅有利于弱化公众通胀预期,阻止通胀在预期作用下自我循环、自我加强,还将进一步树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有助于避免所谓的“货币战争”成为现实。

张晓晶指出,中国如果不能很好地抑制通膨,经济大起大落将不可避免,同时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温和可控的范围,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也会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不过,由于当前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依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面临的外部流动性过剩局面依然存在,热钱流入、输入性通胀等风险很可能继续积聚。如何在货币政策基调不同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考验着中国经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智慧。

“应该认识到,当前通胀压力的主要成因还是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张晓晶分析,加息确实会起到加快热钱流入的副作用,但可采取措施阻止其冲击经济;倘若不采取加息等货币手段,通胀势头将难以打压。

适当的加息可以增加资金的使用成本,影响信贷规模增长,并改变部分投资者对于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预期,国内资产对热钱的吸引力也会降低,短期跨境资本套利冲动则不会像现在这么强烈。

庄健指出,当前中国政府应在加大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监管力度的同时,拓宽居民、企业投资渠道,有步骤地引导居民、企业向海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分析人士表示,在目前极为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将继续组合发力、应对风险,预计下一阶段除了货币政策施展组合拳外,中国还会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化解风险提供良好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李雪松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组合,既可以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可以控制好通货膨胀,保证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这对中国、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积极、正面的贡献。

相关文章:

澳新银行:PMI表明中国经济仍强劲但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缓解通胀压力机构预计11月中国新增外汇占款或将达5500亿摩根士丹利:明年A股很可能“咸鱼翻身”末日博士:印度经济或将在10年内超越中国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抗通胀中央定调明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专家: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不意味着紧缩中国或投1.5万亿美元扶持战略新兴产业私人银行诞生3年仅一家盈利:定价权与客户资源两难

中医药酒

关于我们

交通事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