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补仓后减持计算成本价格股票补仓后减持计算成本价格怎么算

频道:理财经验 日期: 浏览:0

大家好,关于股票补仓后减持计算成本价格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股票补仓后减持计算成本价格怎么算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股票上涨时加仓会使成本价升高,而下跌时加仓又怕越加越跌,因此加仓是不是个伪命题呢?你怎么看?福建一只股票发行价238元,72元还在探底之中,这是怎么了?有利好消息,股价没涨,反而跌了,为什么?716股市大跌是什么性质的大跌?加仓还是减仓?股票上涨时加仓会使成本价升高,而下跌时加仓又怕越加越跌,因此加仓是不是个伪命题呢?你怎么看?补仓降低成本:常识性的逻辑错误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跌了这么多,我要补仓降低成本”,甚至很多相对专业人士也经常会给出“补仓降低成本”的操作建议,这个道理不管是听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感觉没什么错。

比如:10元的股票,期初买了10000股,股价后面跌到5元,后又补仓了10000股,该支股票的总成本变成7.5元(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从这个例子逻辑上去理解,投资者的持仓成本从10元降低到了7.5元,似乎这个市场上,大家都会这么去理解,但如果要去追根溯源,找到持仓成本真正的含义,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比如:初次以10元的价格,买入了10000股A股票,股价下跌到5元又买入10000股,其实这样并没有真正降低持仓成本,该支股票的成本应是“10万元+5万元”。该支股票持仓成本其实属于两个部分,一个是初次10元的价格买入的10000股,对于这部分成本,后面加再多的仓位,这部分成本依然没有变。而后面以5元的价格加仓10000股,不是降低了持仓成本,而是开了新的仓位,多出了新的持仓成本。很多人会说,如果没有加仓,得等到股价涨到10元才能回本,现在加仓了,只需要涨到7.5元就能回本呀,这不就是成本降低了吗?这样理解好像是没错,可万一股价继续下跌了?岂不是亏损得更多?如前面的例子:第一次买入的1万股亏了7万,那部分的成本依然是当初的10万,但后面新进入的成本又亏了2万,第二次的5万的成本依然不变还是5元,这降低了什么成本?大家之所以会误认为成本降低了,那是因为增加了投资,增加投资后股票或涨或跌都会加大波动的幅度。很多人就是因为这种误解导致越套越深。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一个逻辑,补仓并不会降低投资者的持仓成本,只不过是追加了新的成本而已,严格来说,不是成本降低了,而是成本增加了。什么是成本?成本就是投资者的付出,比如:本来10万的成本,后面追加了5万的成本,总的成本由10万变成15万,所以不管后面股价是涨是跌,投资者的账户盈亏比率会扩大,涨,可以更快扭亏为盈,亏,就陷的越深。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这个逻辑。

什么是真正的降低成本?

任何降低成本都不应该是追加资金为代价的。若投资者能够做到不追加任何额外资金,又不减少股票持仓数量的情况下,做出的差价就是所降低的成本。

两种能够降低持仓成本的方法,一种是打短差,一种是T0。我们先说T0,所谓的T0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T+0交易,通俗的讲就是做T,但大部分人做T+0交易都会陷入一种误区,陷入追涨杀跌的困境,因为没有操作理念的支撑,也没有操作规则,没有仓位控制,最后盲目的追涨杀跌。

我们所说的T0降低成本,是为了降低投资者价值投资过程中的持仓成本。比如:投资者手中有某只股票是准备中长期持有做价值投资,现在以10元的价格买入B股票10000股,那么持仓成本是10万元。把这10000股的股票分成5等份或者10等份(在此我们以10等份为例),每等份1000股,当B股票股价跌到9.68元时,卖出了1等份,也就是卖出了1000股,跌到9.63时又买回1000股,在这个过程中,该股票反向波动了0.5%左右,假如除掉交易成本,此时是盈利35元左右。这时10000股股票还在,但投资者账户上多了35元的现金,持仓成本不就由10万元变成了“10万元—35元”?,一次T0将该股的持仓成本降低了35元。这只是做了1个等份的交易,而每天最多可以T十次,一个月理论上能有T200次机会。当然实际操作上也不一定每天能把10等份的机会都用掉,理论上每天可以保持自己手中股票数量不变即可。越是大盘行情不好的时候,越是股票弱的情况下越容易做T0。

大家是否能够理解这个逻辑?假如投资者中长期持股过程中,把部分盈利和做亏的几次抵消,但肯定是对的次数比错的多,结果就是投资者手中股票数量没有减少,也没有追加任何资金,但账户上的现金日积月累的增加。假如某一天,账户多出了1万元的现金,该股成本不就由10万元变成9万元了吗?传说中那种做长线的价值投资者把持仓的成本将为0甚至成本为负也并不是天荒夜谭。

还有一种加快降低成本的方法,那就是投资者同样在不追加任何资金的情况下,如:当不断的T0后,在盈利差价足够买100股该股票的时候加仓100股该股票(当然,也要考虑手续费最低收费问题,可以等差价加仓手续费超过最低收费再行动),这样一来,投资者没有追加任何资金,但是所持股票数量越来越多,假如投资者持有一只股票3年,股价从10元跌到5元,但如果在没有追加资金的情况下,股票数量由开始的10000股变成15000股,等该股票再回到十元的时候股票数量变成20000股,卖出其中10000股,收回成本,剩下的1万股股票成本就为0,后面如果继续减仓,成本就是为负。

降低成本不应该以追加资金为代价

以上都是理论上的降低成本的逻辑。原理就是降低成本是不应该以追加资金为代价的,这种思路确实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跟操作人的心态、意志和对操作规则的执行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种交易的方法,并不是适合大多数人。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1、资金量太小的不适合做,持仓太分散的不适合做,有融资盘带杠杆的,如果融资比率超过60%,也不适合做。资金量最大、持股周期越长的越适合做。

2、要严格的把仓位分成各小等份,做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波动大而改变交易策略。

3、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每次都做T对,会有一个容错率的问题,那么就要制定严格的止损规则,不能因为做亏一次就把十次做的差价吐回去,也就需要制定严格的纠错机制。

4、万一T飞了怎么办?很简单,如果T出去的仓位没有来得及接回来,就立马拉升甚至涨停,那么就没必要买回了,除非后面跌回来,如果再也不跌回,投资者应该高兴才对,因为该股九成的持仓还在。一个股票只适合出现两次这样不可逆的丢失,也就是可以犯两次再也再不回的错,就不能再继续丢失仓位,耐心持股待涨就可。一个股票能够让投资者两次卖出再也买不回,说明这个股走的是很强的上涨趋势,尚有八九成的仓位能够享受上涨,也并没有什么遗憾。做交易本身就会有容错率。而真正错失好股票的往往是那种动不动重仓做T的人

以上我们说的是反向T0,反向T0是先卖跌了买回。与之对应的是正向T0,是先买涨了再卖正向T0是利用手中的流动资金,先买后面卖出,两种方式都遵循最终不追加任何资金,股票数量也不能少,只会多。

投资者可以根据大盘的趋势和个股的趋势选择正向T0还是反向T0,一般来说市场强势尽量不要做反向,市场弱势,尽量不要做正向,这也是一种顺势而为。从这个逻辑来看,其实最好的T0时机,就是市场处于弱势,个股也处于弱势当中,可以不断的通过做反向T0降低成本。实际操作中很多人正好相反,越是下跌中越是不动,越是上涨过程中喜欢做反向TO。结果自然也不会怎么理想,大家注意,T0的风险最后一定是很小的才行,大家可以自己理解这个逻辑。

降低成本方法2:打短差

什么是打短差?打短差其实就是大家平时理解的做波段,高抛低吸。不过这里的打短差,依然是针对自己手中中长期持有的个股。它的操作级别、操作周期,操作的仓位、都比T0要大。需要更严格的交易规则,和仓位控制。

打短差的方式有很多种,投资者必须根据自己所能掌控方式来做,比如:持有C股票10000股,如果这个股票跟大盘大体上是同步的,那么可以根据大盘不同级别的高低点,来进行操作,15分钟级别高点卖出2成仓位,跌下来买回,30分钟级别高点卖出4成仓位,跌下来买回,60分钟级别高点卖出6成,跌下来买回。如果不会扑捉市场的高低点,那也可以参考缠弟曾经教大家的“三线控仓”法来设定短差的级别,和仓位的控制。

大家还可以根据不同级别的均线作为操作标准。也可以利用自己对于股性的了解,进行高抛低吸。任何一种都需要大家自己设定一种有概率优势的交易规则,在没有较大的把握的情况下,一次短差的仓位不能重,要做到就算是做错了,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比如:如果每次短差卖出2成的仓位,跌下来后买回,成本降低,万一卖飞了,也不要去追高,手中依然有8成的仓位,好好享受上涨,卖飞也是一种幸福。

上面讲的内容,并不是鼓动大家频繁交易,而是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降低持仓成本,以及告诉大家降低成本的逻辑。市场上总听到有人说长线是金、短线是银、波段是钻石。那也是在价值投资做长线的基础上,做波段才能黄金变成钻石。所以缠弟并不是鼓励大家频繁的做短线交易,而是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不断地降低持仓成本,特别是那种股票长期被套的投资者,难道市场弱势的情况下不是降低持仓成本的天赐良机吗?投资者如果能够坚持这种理念,大盘跌,股票跌,反而是一种机会,当然,这建立在我们相信大盘或者个股再次向上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个调整的过程越久,持仓成本可以越来越低,在市场反弹向上时,不是坐了一次电梯,而应该是比曾经这个位置时,在没有追加任何资金的情况下,股票数量多了。

福建一只股票发行价238元,72元还在探底之中,这是怎么了?明明就是普普通通的白萝卜,卖家跟你说这不是一般的白萝卜,而是“宫廷白萝卜”,一斤100元“批发价”给你。你把一大堆的“宫廷白萝卜”买下来,然后到市场上卖,以为一斤可以200、300元卖给别人;可买菜的人看了半天,这还是白萝卜啊,只愿一斤2元钱给你买,能不跌吗?

人都是因为过于贪婪,想一夜暴富,所以商家或大股东才会过度包装自己高价卖商品或股票;买的人也一样,也是过于贪婪,以为买到就能赚大钱。否则怎么可能出现发行价238元,开盘后跌跌不休,72元还在探底之中呢?

有利好消息,股价没涨,反而跌了,为什么?这种情况,在股市上是司空见惯,不要想不通啊。

有利好消息,股价不涨反而下跌,其实原因很简单,关键就在于所谓的“利好”属于什么性质!以及股价处于什么相对位置!

依和尚的观察,股市上的利好,分为两类:

一类是助推个股业绩的预期性利好,属于实质利好;

一类是助推市场情绪表现的利好,属于交易性(非实质)利好。

这两类利好,按正常逻辑来讲,股价都会出现正向市场反应,这也是大家熟知的所谓“股市炒的是预期”。

众所周知,股价市场变化实质上是资金流动的变化,机构资金力量可以影响股价变化,而散户资金力量较散而较弱。在交易时,机构与散户通常又存在信息不对称,于是,在实际盘面上,我们经常看到如下场景:

一是个股股价在无声无息地交易中,出现缓慢上涨的牛市趋势,市场上没有看到任何有关该股的利好消息,散户投资者感到很莫名。

而当出现利好消息时,该股涨幅或许已翻倍或许已涨50%了,此时股价并不一定再涨,可能出现放量大跌的情况,形象地说法“利好兑现是利空”,主力择机兑现。

二是个股股价横盘震荡走势较弱,突然出现利好因素。有种盘面是这样的,大幅高开收出长阴,接着第二天继续向下杀跌,形成平台破位走势。

这种情况,一般是主力没有做好准备,对于实质性利好以大幅高开(甚或涨板开盘)走弱收阴,来结束对利好因素的消化,这也非常适合“利好兑现是利空”的逻辑。接着再将股价打压下去,形成“黄金坑”,之后会利用“利好消息”的实质进展公告,在完成低价建仓后,突然放量上攻,完成“诱空做多”的完美操盘。

上述二个场景,实际上就是大家熟知的“股市是反人性”的最好解读。

??谢谢阅读!

716股市大跌是什么性质的大跌?加仓还是减仓?A股市场经过八个交易日大幅上涨后,最近3个交易日回调震荡,并且跌幅很深,为此不少投资者改变了从前的思维,开始否定牛市行情了,认为这只是大盘运行中的超跌反弹行情,虽然7月16日大盘下跌5%以上,但我认为,经过短期的下跌调整,但牛市整体趋势还在,所以我认识牛市并没有结束,一直存在,不过是启动之后放慢速度而已,并不能说牛市已经结束了。可是国家进行股市调速的过程。

因为政策面及资金自己面关系,每次牛市所展现的路径不同的,以往的牛市是暴涨暴跌,快涨快跌的模式,全面普涨的行情,所以我认为,由于前期大盘涨幅过快,从年内的低点到前期的高点,指数上涨接近800点,所以本周出现监管层控速的过程。从国家的情面上看,国家是不愿意看到股市的暴涨暴跌的。是对股市是支持的,为应对前期的暴涨,证监会立即提出了打压场外配资的举措,随后中国人保发布公告称社保基金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近期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加快,曾出现过一日8只新股申购的罕见现象。由此可以看出监管层对股市运行的态度,因为国家不希望股市重蹈覆辙出现过去的疯牛。从现在股市的运行状态上来看,经济左有序的复苏及发展。

从盘面特征、两融、北上资金表现来看,市场上涨的动能十足,人气旺盛,震荡走高态势有望能够延续。在技术上,大盘目前均线系统多头发散,完全没有行情结束的迹象,但在今后的调整震荡中,我们需要加强防范。经过这次洗盘调整后的指数,股市还将恢复到从前健康的格局,但基本面是并不支持A股持续大跌的。上半年GDP增速达到3.2%,明显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在持续下降,这都利于股市后期的发展配置的,使得A股市场投资机会凸现。虽然市场大跌,但并没有出现资金大规模逃离的迹象,反而有些有机构及主力资金趁市场调整之际,大幅度的买入股票。

7月16日的大跌对于我个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毛毛雨,对于一个长线投资者,看的是长期的利润及公司的发展,眼前的小涨小跌根本算不上什么,对于一个短线投机者,下跌也就意味着机会来了。只有那些跟风的,心浮不定的,对股市不抱有信心的,才会感到恐惧和惊慌,只有这部分人是最难受的,股市有句谚语说的不错,机会是跌出来的,短期涨幅过高,只有通过震荡打压或者挖一个黄金坑,来清理犹豫不决的浮筹。所以我还是看好这个市场的,这样每次的下跌就是我建仓的机会,所以我一直在执行疯狂的买买买模式,进行补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本次回调可能较为短期,这一轮的牛市行情将持续。站在当前时点来看,市场较坏的时刻或已过去,下半年或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后市是非常乐观的,是可以期待的。

最后友情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分享结束,股票补仓后减持计算成本价格和股票补仓后减持计算成本价格怎么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光学非接触测量仪

三维光学测量仪

光学轴类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