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QE2的是是非非

频道:理财经验 日期: 浏览:0

美联储QE2的是是非非

美联储QE2的是是非非 更新时间:2011-2-12 9:54:26   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已满3个月之际,种种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加速的迹象开始展露,全球投资者也开始重新调整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

这项在诞生之前就已遭非议的措施可以称得上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最具争议的货币政策。那么究竟QE2在美国经济复苏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支持者指着经济复苏的成果头头是道,而批评者也依然各持己见。

QE2谜题:美债收益率上升而经济前景改善

去年11月3日,在低通胀与高失业率的双重压力下,美联储不得不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计划到今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通过QE2,美联储旨在进一步降低美国国债的长期利率,并促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其他更高风险的资产,如股票等。

QE2是否真如3个月前预想的那样奏效?美联储对此毫不犹豫。

“我的答案很短,是。”美联储副主席耶伦在1月早些时候就曾明确表态。

似乎评估QE2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第一步应该从美国国债开始。

自从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宣布以来,美国国债在过去三个月内的表现与预期“背道而驰”:价格下降而收益率则不断攀升。其中,QE2的重点目标——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迄今为止几乎翻了一倍,从2010年11月4日的1.04%上升至2011年1月28日的1.92%。而相同时期内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上涨至3.36%。

如果说美联储的真正目标并不是所谓的降低国债收益率,而是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并提升通胀,避免陷入螺旋式通缩。在这些方面,QE2又是否会奏效呢?

最新公布的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有所下降,四周内的平均失业人数从伯南克演讲时的48.7万人降低到目前的43万人。美国经济复苏也日益强劲。

另一项测验则是实际收益率,即剔除通胀因素的国债收益率。从这方面看起来,QE2似乎也奏效了。因为风险资产价格确实在不断上升:股价日益走高,道指升破12000点,标普500指数也逼近1300点,股价上升有利于提升居民财富并鼓励个人消费。

QE2质疑之一:新兴市场“货币战争论”

这些莫衷一是的成果似乎为美联储饱受争议的QE2政策作出了极大的辩护。

但自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QE2以来,美国之外的全球各国却未停止过对QE2的指责,尤其是受其影响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自QE2被暗示之初就开始不断升值,并激起了去年末几乎打响的全球“货币战争”。

耶伦辩称,QE2意在“降利率”而并不在“弱美元”。

伯南克当年的论文导师、如今的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希尔对记者表示,那些“对伯南克的批评很荒谬”,伯南克所作的是“任何一位央行行长都会选择做的事情”,他相信QE2能提振美国经济,从而使“全球其他国家受益”。

然而不幸的是,这一论调往往被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嗤之以鼻。

美联储的决定,无论是否最终提振了美国经济,都是以新兴市场国家的“被升值”为代价的,从而增加了美国出口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QE2质疑之二:全球通胀“始作俑者”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论者”也坚定不移地批评着QE2。美国重要共和党人士佩林就曾警告称,QE2及其“人为制造”的经济复苏可能会让美国付出“永久性高通胀”的代价。

全球风险协会美国克利夫兰分会会长Anurag Gupta就持这一论调,他在QE2推出之际就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的QE2不可能拉动美国出口,相反会提高全球通胀风险。“第二轮量化宽松与其叫QE2不如叫Titanic。”他说。

幸运的是,目前并没有显示美国通胀抬头的迹象:去年12月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5%,比去年8月时有所上升,但仍然低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但一些批评人士却指出,这是因为通胀压力实际已向新兴市场转移。宝成投资有限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吉姆·里卡德认为:“美国的通胀正在全球其他地方到处显现,却没有在自己家门口现身。”

很多人认为,这种通胀最终也会通过更昂贵的进口商品进入美国,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

QE2质疑之三:“幸运的伯南克”

对于QE2的第三种观点是“幸运的伯南克”。一些人认为,当伯南克飞到Jackson Hole演讲的时候,美国的经济指标就已经开始有所好转,只是他比较“幸运”而已。

荷兰合作银行亚太区金融市场研究部主管Adrian Foster也告诉本报记者:“似乎QE2出台的时机正好与经济复苏同步,从而最大化了政策成功的可能性。”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奥尼尔也认为:“也许他们原本就不需要这么做。”

在“幸运论”的观点看来,市场无论如何是要发生反转的,毕竟投资者情绪在此之前已经过于悲观。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是能站得住脚的。花旗集团的美国经济惊喜指数显示,自去年8月开始,经济数据开始超出预期,而此前则普遍差于预期。

自动三次元测量仪

影像仪

三维光学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