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周年考:航母起锚小舸竞速万亿级蓝海共扬帆
2019年6月,我国第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在深圳市开业,国内资管行业迎来新变局。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肩负着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强化风险隔离,扩大服务范围,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
首家开业至今,银行理财子公司经历了一年的市场考验与发展。截至7月10日,目前共有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已开业的有13家。整体来看,具有得天独厚的渠道资源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首年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面对百万亿级资管的市场诱人蛋糕,坚守已有固收类优势、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携手其他资管机构优势互补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普遍的战略发展路径。
“紧靠母行”稳健前行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显示,13家已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中,6家为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4家为股份行理财子公司,3家为城商行理财子公司。
今年,在新机构申设方面,理财子公司“入局”步伐未停,近期有青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先后获准筹建,其中,渝农商理财是农商行中首个获批的理财子公司。另一个趋势是理财子公司与外资金融机构合资成立理财公司。此前,中银理财与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了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有限公司。
对于新生的理财子公司来说,银行尤其是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具备其他机构难以匹敌的渠道和客户优势,这些“航母级”理财子公司的赚钱能力不容小觑。目前已有8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其理财子公司2019年业绩。其中,利润规模最大的当属工行旗下的工银理财,2019年实现净利润3.30亿元;其次为农银理财,实现净利润2.96亿元。后续为交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兴银理财,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0.60亿元和0.08亿元。
积极完善产品线
产品是吸引客户投资的关键。整体来看,理财子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大多数理财子公司都通过积极发行产品吸引客户。据中国理财网统计,截至7月10日,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和徽银理财等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产品1274只。其中工银理财发行的产品总数最多,达493只。其次为建信理财,共发行产品234只。
从产品投向来看,12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以固收类为主,共发行固收类产品992只,混合类产品280只;权益类产品仅2只,为工银理财发行的“工银理财・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和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净值型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据银保监会数据,目前近24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中,净值型产品占比达50%以上。从产品性质来看,尽管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但其布局权益市场的“野心”日益见长,正在不断探索参与权益资产的途径。
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此前表示,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募、投、管、退”,理财子公司目前在“投”的方面存在提升空间,还需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打造布局完整、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构筑长期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理财子公司的实践来看,采取较稳健和风险对冲的FOF策略是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市场的重要手段,记者梳理中国理财网数据发现,截至7月10日,名称中含“FOF”字样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已达55只。除大力发行FOF产品外,理财子公司还紧跟“潮流”,例如,再融资新规发布后,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中银理财等均推出定增类产品,积极参与定增市场,增厚产品收益。
走向合作共赢
手握“超级牌照”,具有强大渠道优势,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横空出世给不少资管机构造成压力。不过,理财子公司的“掌门人”却普遍认为,理财子公司承载了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使命,对于其它类资管机构来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建立并不是“狼来了”。相反,理财子公司期待与优秀的资管机构合作。
银行理财子公司自成立以来,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不少合作。记者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说明书中发现,参与产品理财投资的合作机构中,有不少基金公司和券商的“身影”。
就基金公司而言,除参与产品投资外,理财子公司还通过将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进行管理的方式合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产品公示信息显示,目前,包括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在内的3家理财子公司和基金公司成立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此外,一些券商投行部也与理财子公司积极展开合作,协助理财子公司参与定增等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日益加大对跨品种、跨市场资产的投资,未来其与基金公司、券商,甚至信托和外资机构的合作都有望继续加强。
“当前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向资管产品转移的潜力较大。资管市场为各类机构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公募、私募乃至外资机构之间有望基于各自禀赋优势,探索出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农银理财总裁段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