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说明书 认清五大细节
银行理财说明书 认清五大细节 MBAChina
如果说那些听起来像是天上掉馅饼的投资往往就是陷阱,那么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购买正规途径销售的金融产品,理财是否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工具和巧舌如簧的客户经理,你最头疼的是什么?
是的,大部分人都会对那些长达十几页甚至几十页且专业名词频繁出现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头疼不已。但是别着急,要真正理解这些有时候被人称为“天书”的产品说明书,也不是没有窍门可循。
我们将为读者解开理财说明书中的秘密,教您读懂这些说明书字里行间的真正含义。
银行篇
五大细节助你认清银行理财产品“真面目”
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人,看重的往往是银行的信誉,期望在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比存款更高的回报。
然而,这相对更高的回报背后,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纷繁复杂的产品类型,诱人的预期收益率以及看起来不算太长的投资期限,可能都是让投资者一时冲动、盲目入市的“诱饵”。读懂理财产品说明书,看清楚它们的真相,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细节一:细辨产品类型
若仔细研读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可以发现其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投资方向、投资币种、期限、产品类型、产品募集日期、产品起始日、开放日(如有)、到账日、最低投资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等等。
乍一看,这说明书要素纷杂,要在短时间内弄清楚产品究竟如何似乎很难。但是银行理财师提醒投资者:要读懂产品说明书,最要紧的是辨明产品的类型。
“搞清楚产品的类型非常重要。如果你是一名保守投资者,只想稳定地获取收益,如何避免购买到一款并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如果你相对激进,愿意牺牲一些本金去博取高收益,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关键就是明确银行所发售产品的类型。”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如此说道。
目前的市场上,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大体可以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大类型。若再进行细分,则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保收益型产品,以及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等几大类。对于这些类型,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有明确的标注。
在这些产品中,只有保本保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是可以提前确定的,而其余两者只能看预期收益率能够实现的概率有多少。说明书上提供的预期收益率即便再诱人,保守的投资者也要三思而后行,切忌被高收益率“迷了眼”,进而盲目购买。
细节二:投资日期事关流动性
记者研读了目前在售的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后发现,相较于以往仅仅说明投资期限的做法,眼下的理财产品说明书相对规范不少。与产品相关的各类时间要素也都已经写上了说明书。
前述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与理财产品息息相关的一些时间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投资期限、募集期限、产品起息日、资金到账日。
投资期限是指投资的时间长短,一般被视为观察产品流动性的最好指标。如果一个投资者在短期内有资金需求,那么投资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就不适合。但这并不是决定产品流动性的全部要素。在产品成立前,有一个产品募集期,一般而言,在募集期内,理财资金虽然已经存入银行,但是很多银行却不会给付利息,即便部分银行愿意给投资者一部分回报,也只是支付活期利率。因此,理财师建议投资者最好在募集期快结束的时候购买理财产品,可同时兼顾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率。
此外,资金的到账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理财产品投资期满后,资金不会马上回到客户的账户里。因此所谓的“到账日”也就是理财资金到期日+T日后的日期。需要提醒的是,在这段时期内,银行对于理财资金也不支付相关利率。
“大部分银行的T日一般都是3天,因此理财资金到账日也就是投资期满后的3个工作日。但也不排除一些银行拉长了这个T日,所以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个到账日的说明,如果T日太长,在预期收益率、投资期限、涉及风险等都差不多的产品中,尽量选择T日较短的那个产品。”
细节三:预期收益率暗含玄机
“我的很多客户,来购买产品时往往只会问两个问题:产品投资期限多长?收益率有多高?”某银行资深理财师如此告诉记者,“这样草率咨询的后果,便是有人购买了并不适合自身的产品。”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分为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两大类。“对于风险偏好较小的稳健型投资者而言,预期收益率属于固定收益的产品一般是最适合他们的。这相当于银行给予了投资人一个承诺,只要投资到期,一定会给予所预期的收益率。”故而,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只要投资期限符合自己需求、对产品类型也了解透彻,便可放心购买。
但是对于预期收益率属于浮动区间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则不得不多个心眼。收益率处于浮动区间的产品大体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根据投资金额的不同,银行会给予不同的收益,这相当于是固定收益率产品的“变种”,投资者也无需过多研究;而另一类浮动收益的产品,则多属于挂钩某类甚至某几类资产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可能预期收益率会较高,但所含风险也较大。“所谓高风险匹配高收益,投资这类产品,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力,并且明白预期最高的收益率可能无法实现。”
细节四:看清标的再出手
投资标的也就是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这或许算得上是投资者最需要关注的一项内容。因为产品的投资方向决定了产品的风险大小,也决定了其预期收益率实现概率的大小。
现在市场上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大部分投资标的都是债券和货币市场类品种,这些投资标的相对而言风险较小,属于稳健类产品的投资首选。此外,还有一些产品的投资标的中包含了一些银行的信贷资产或者信托计划,这些产品的收益率相对更高,但是风险也随之增大。而对于结构性产品来说,其挂钩的标的广泛:大宗商品、贵金属、股票资产、汇率、利率……都可成为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向,因为这类产品的设计中均包含了期权类资产,故而风险更大,投资者可能面临零收益或者负收益的情况。
所以,看清楚投资标的,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评估后再出手购买,才是理性的态度。
细节五:信息披露不可忽视
和其他理财产品相似,银行理财产品也具有信息披露制度。这些信息披露,将会对相关产品的最新进展进行及时的披露和分析,也是投资者了解自身资金投资情况的最好窗口。但对于银行而言,这些理财产品的公告一般都只发布在其网站上。所以投资者若要查看,需要自己去银行网站查询。
关于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时间,很多产品说明书中也会有所说明,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观察期或一定报告期的产品,对于具体的披露时间,银行一般都会提前在说明书中告知投资者。
保险篇
四步教你读懂“保险天书”
长期以来,由于内容过于晦涩难懂,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常常被称为“保险天书”。大众往往因此而忽略了条款中的权利和义务,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也由此生发。
在购买保险产品前,投保人应注重阅读有关保险产品的条款,弄清保险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双方权利义务。若对保险合同有疑惑,可向该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热线电话查询。
另一方面,记者也走访了业内保险专家,总结了一些常见的保单要素,教您读懂保险合同。
第一步:核实保单真假
通常投保人投保后,会得到一份规范的保险合同。建议投保人在拿到保险合同后,要在第一时间仔细阅读,逐条了解相关信息。
相对而言,个人常规信息,是保险合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保户在拿到保单之后,首先就要快速浏览一下合同中的各项个人信息,仔细核实被保险人、投保人、受益人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
此外,为以防万一,保户有必要在签字前,确认一下保单及保单内容的真实性。可以致电保险公司客服热线,核实保险业务人员的相关信息,确认保单的内容及真假。
第二步:确认保单保障内容
经过对个人常规信息的核实之后,第二步需要做的便是了解保单的保障内容。其中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又称“除外责任”)是两个关键要素。
想要知道一份保单可以保障哪些内容,就要详细阅读保险责任那部分。保险责任主要是指保险的保障范围和内容,即保险公司必须承担的责任,以及出现哪些情况需要给付多少保险金。比如,医疗费用报销额度、意外死亡的最高赔付、保单分红、养老金给付等,都是属于保险责任的范畴。
除此之外,也要重点留意“责任免除”部分。它是指保险公司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不承担保险责任的范围。责任免除大多采用列举的方式,即在保险条款中明文列出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的范围;也可以以不列举方式明确除外责任,即凡未列入承保范围的灾害事故均为除外责任。
比如,在国内多数保险合同中,因战争、军事冲突、恐怖活动等引起的损失,保险公司一般不承担责任;又比如,在车损险保单中,如果车辆被水泡了之后,车主仍强行启动车辆,导致车辆损失扩大,针对这种情况,也属于责任免除范围;另外,酒后驾车、无驾驶证驾车等情况,目前多数保险公司也将其列入了除外责任。
其实,任何保险都不是万能的,总有一些不能赔付的责任内容。因此,投保人在投保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哪些是除外责任,自己保的险种都包括对哪些事故的赔偿。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发生事故之后,还搞不清楚到底能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第三步:知晓多个关键要素
很多投保人购买保险时,不明白空白期、观察期、犹豫期和宽限期这几个要素的涵义和作用,忽略了它们的重要性,因此在理赔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投保人缴纳保费到保险公司出具正式保单之前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保险空白期”,在这期间保险公司是不承担保险责任的。
“观察期”又称“保险等待期”。是指寿险合同在生效的指定时期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等待期是为了防止投保人明知道将发生保险事故,而马上投保以获得赔偿的行为,也就是所说的逆选择。
“犹豫期”,是指投保人收到保险合同并书面签收后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投保人可以提出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有责任无条件给保户退保,并返还保费,一般期限为10天。
“宽限期”,是指自首次缴付保险费以后,每次保险费到期日起的六十天内为宽限期。此间缴付逾期保险费,并不计收利息。如果被保险人在宽限期内死亡,保险仍有效,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并支付保险金,支付的保险金扣除应缴的当期保险费。
第四步:了解清楚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主要是指合同关于退保的各种规定。大部分保险可以在10天的犹豫期中全额退款,而在犹豫期过后,投保人也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解除保险合同,并得到相应的款项。只不过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保费会不同。
目前市场上的保险合同主要有如下几种中途退出的方式。一是退保:投保人停止交费并且需要领回现金的话,退还的额度将根据保单的现金价值计算;二是减额付清:投保者停止交费但不要求领回现金,而是让保险继续有效,但保障范围可能会相应缩小;三是保单质押:在正常的保险期间,投保人需要向保险公司借款,一般可以得到相应保险账户现金价值一定比例的借款,在此期间投保人仍然可以享受保单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