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缘何趋热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缘何趋热 更新时间:2010-12-25 7:51:48 “12月×日起本行销售短期理财产品,期限半年,潜在收益可达××%”、“本行正在热销超短期理财产品,一个月年化收益××%。”持有数家商业银行VIP银行卡的吴先生,最近一段时间,他的手机里时常收到上述短信。
临近岁末,各行紧绷的揽储压力从近期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上可见一斑。
随着近期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一提再提,以及一系列的公开市场操作,银行存贷比压力连连增加,让每到年底吸储任务就很繁重的各家商业银行,感觉今年压力更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和考核任务,从11月份开始,各商业银行除了勤拉存款外,也开始通过密集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方式吸储和留住资金。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周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急剧增加,连续两周增长50%。而11月份的数据已经出现了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无论是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是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最新数据统计,11月份,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796款,较上月增加378款,环比增幅90.4%。外币理财产品发行223款,较上月增加29款,环比增幅15.0%。其中,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发行857款,环比增幅59%。而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有342款,占比高达33.6%。
在发行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产品收益率也有明显提高。10月份发行的869款理财产品中,仅有30.6%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限达3%以上;进入11月后,39.4%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限达到3%以上;12月1日至3日发行的133款理财产品中,41.35%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限达到3%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与11月份CPI数据“破5”的双重背景下,银行长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开始出现分化。6个月至1年期产品同比下降0.22%,1年期以上产品同比下降0.19%,其他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均有所上升。
显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增的原因,是商业银行希望借助发行理财产品来改善年终“储蓄存款大搬家”的不利局面。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坦言,现在忙着“储蓄存款大搬家”的有不少人。“没办法,我们力推短期理财产品也是为了揽储。”某商业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说,理财产品不打价格战,很难引起客户重视,只能靠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和发行数量来吸引客户。后面两周短期理财产品发行还将迎来新高峰,预期年化收益率估计普遍会达到3%甚至更高。
某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小王对记者说,由于之前股市行情比较好,不少人的存款都进入了股市,加上银行多次上调了准备金率,很多银行目前的存款额都不达标。在这种情况下,发行高息短期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就成为了银行在年底揽储大战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王经理认为,目前市面上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品种丰富,收益率也不错,如果投资者有短期的闲置资金,可以考虑购买此类产品提高资金的收益率。他提醒投资者,购买这些短期理财产品不能仅看年化收益率,对于一些超短期理财产品虽然收益很高,但可能只有资金量足够大才好,此外也要关注赎回条款。“虽然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有所提高,但投资者要警惕收益率误区。”王经理提醒投资者,不要把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预期收益率”等同于“实际收益率”,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注意看理财产品合同中,预期收益率是否包含了银行要扣除的手续费用,否则实际拿到手的收益率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