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而不缩 平衡运行
紧而不缩 平衡运行 更新时间:2010-2-28 0:12:05 紧而不缩是一个矛盾的宏观现象,但这是中国目前的现状,也是中国特色之一。对于投资决策,如果对这种特征不了解,肯定一筹莫展,失去方向。
所谓“紧”是指宏观调控中相继出台的偏“紧”货币政策或其它政策措施。比如,央行于今年前两个月就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今年新增贷款规模比去年要减少;今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新立项投资规模肯定比去年少。这些措施完全可以从“紧”的角度来理解。在其它国家,“紧”与“缩”是连在一起的。在偏紧宏观政策下,其金融指标和经济指标一般会相应收缩,比如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会相应下降。但是,中国现状与其它国家不一样。在“紧”政策的高压下,金融指标和主要经济指标,不是收缩的问题,而是扩张依旧,其增速仍然处在高位。比如,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直接回笼货币量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最终却不能减少或放慢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央行指导性计划是今年货币供应量M2为17%。这17%指标比起美、欧、日本任何国家都要高。而且从实际执行结果看,从专业眼光看今年货币供应量超过17%是大概率事件。再有,今年新增贷款规模即使被控制在7.5万亿左右,这个规模的年增幅就是18%左右。因为去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余额为40余万亿元,今年新增7.5万亿元,就意味着继续两位数增长。全世界有哪个国家信贷规模能够连续数年两位数增长?美、欧不少国家长年信贷规模年增长率在零至2%左右。还有,今年各级政府新立项投资项目会减少,但今年GDP增长率从投资、消费、出口总体看,超过8%是大概率事件。显然,无论从经济指标和金融数据看,都谈不上“收缩”两个字。
这就是中国目前矛盾的现状,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需要放慢,需要稳健的调控意图。这次调控效应与2007年冬季的调控效应会有本质不同。宏观经济将以相对平稳的状态运行,这就是今年股市运行的最主要基本面因素,这个因素决定了股市从总体上讲“不差钱”。衡量社会上资金量缺与不缺,关键看各类存款是否增加和增幅。贷款只是存款的运用,当然它又会派生存款。各类存款加现金才称得上货币供应量。建议各类媒体把关注的焦点从新增贷款量转向各类存款量。过多的存款不让放贷款,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流向实体经济,也会流向股市和房市。所以,媒体上不分析存款量变动,不可能讲清资金面,包括股市资金量。总之,在“紧而不缩”的状态下,今年股票市场难以形成单边下跌或上涨的走势,平衡市是全年特征。股市结构性和阶段性机会不断出现,千万不能对涨跌过度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