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今开户 考试进单间
股指期货今开户 考试进单间 更新时间:2010-2-23 0:16:54 上午9时起受理 投资者要迈过好几道门槛 综合评估指标须达70分 知识考试须达80分
本报讯今天起,投资者就可以到期货公司开立股指期货账户了。
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前日晚间发布的《关于开立股指期货交易编码的通知》,该所定于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受理客户开立股指期货交易编码申请。这意味着各期货公司的股指期货开户工作正式启动。
中金所发布的交易细则显示,交易编码由十二位数字构成,前四位为会员号,后八位为客户号。
记者同时从光大期货、冠通期货、中信建投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证实,今日起期货公司确实可以受理投资者开立股指期货账户的申请。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携带有关资料到期货公司营业部免费开户,此外还要通过相关测试。
不过,开户并不意味着股指期货立即开始交易。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机构投资者准入政策有待明确,而且开户也有一个过程,需要有相当数量的投资群体进入市场之后才会正式开启业务。
开户・现场
门槛高 要想开户先打分
记者今天上午在光大期货北京营业部看到,投资者要想开通期货账户,还要迈过好几道门槛。
首先,要填写一份“股指期货自然人投资者适当性综合评估表”,该表是在中金所的要求下各期货公司用来给投资者打分的,中金所要求这个分数必须达到70分以上才能具备开户资格。
其中,年龄和学历情况满分是15分,要硕士及以上才能拿到满分。个人诚信记录满分是15分,如果信用卡逾期未还款就会被扣5分,贷款未按时偿还要扣15分。投资经历是20分,如果没有商品期货交易经历,只有证券交易记录,那么最高只能拿到10分。
财务状况满分是50分。如果没有商品期货交易经历,也就是说这一项必须要拿到30分,那就意味着申请人的金融类资产要60万以上,或者年收入25万以上。
光大期货北京营业部总经理陈园园告诉记者,由于金融资产要求至少在50万,因此来申请开户的基本都是“百万富翁”。
据了解,理论上,今天申请开户的投资者明天就能拿到交易编码,但陈园园表示,从实操上来看,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
进单间 知识考试有点严
今天上午10点左右,许先生在光大期货北京营业部要求开通股指期货账户,在评估打分之前,他被工作人员领进了一个专门的房间,进行股指期货知识考试。根据规定,这套题得分在80分以上,才能具备开户资格。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项考试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合约规则,这一项在中金所的网站有官方发布。第二部分是期货基础知识,第三部分是风险提示。
出于保密原则,记者无法透露考试原题,不过许先生表示,这个考试对于他这种从事过多年证券、期货投资的人而言,还是很简单的。
比如,关于期货的知识,有道题是“多头头寸,应该进行什么操作”;关于风险提示,有道题是“投资者是否可以在期货公司进行全权委托交易”。而且所有题目都是选择或判断。
只花了20分钟,考试结束后现场评估,30道题只错了一个,许先生连称:“纯属笔误!”
开户・门槛
“三有”投资者才能参与
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首先要满足“三有”的硬指标,包括“有资金”、“有知识”和“有经历”。
“有资金”,即开户资金门槛为50万元。
“有知识”,即通过股指期货相关知识测试。测试将由中金所提供考题,测试的“及格线”为80分。
“有经历”,即满足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经历或商品期货交易经历要求。具体来说,须具备至少有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成交记录,或者最近3年内具有至少10笔以上的商品期货成交记录。
开户资料
作为个人投资者,申请开立股指期货账户需要准备的资料有:
l.客户本人身份证原件
2.本人实名开户的银行借记卡
3.交易指令下达人、资金调拨人、结算单确认人身份证原件
4.学历证明书
5.相关投资经验证明
①最近三年内商品期货交易结算单
②最近三年内证券交易股票对账单
6.财务状况证明
金融类资产
①本外币定、活期存折、存单等存款证明文件
②股票权益证明
③基金份额证明
④期货结算单
⑤黄金资产证明
⑥债券资产证明包括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
⑦理财产品资产证明
本人年收入
①最近年度个人所得税单
②工资流水单;代发工资银行卡入账单或代发工资活期存折流水单
③当前就职单位人事部门出具收入证明或劳资部门出具的收入证明
7.诚信状况
①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报告或者其他信用证明文件
②中期协投资者信用风险信息数据库信息
上午,资深投资人许先生率先在光大期货北京营业部进行了股指期货知识测试
股指期货开户流程
投资者提供开户资料:
l.实名制开户资料
2.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
投资者开户资料审核
通过
风险揭示
开户知识测试
得分≥80
适当性综合评估
得分≥70
开户完成
申请股指交易编码
入金≥
50万元
投资者办理银期转账
电话回访
合同签署
采集影像资料及相关复印件
▲
文/记者 何怡 张焱 摄/记者 吴海浪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