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门行业的低价竞争像极了“糖尿病”
昨晚的昆明竟然没有下雨,我被电话信息吵醒,睁眼一看,已经八点。一位宁洱的同行朋友咨询车库门报价,我们是在2023年的云南建博会上互加好友,但是一年多以来还是首次合作。
意向经销商也很坦诚,他说已经在另外一家询过价,希望对比一下昆明海顿车库门和同行之间的报价有什么差别。结果,我的日常零售价比同行贵了1000块钱左右。
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给所有人的报价都是包含物流运输费、安装费,在征得领导同意后,我给了宁洱这个经销商一个中规中矩的出厂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记者采访刘亦菲的时候,问她有没有起床气。刘亦菲说,我一般都是睡到不气才起床。
今天的我,虽然是被订单叫醒的一天,但是报完价格之后客户那边的消息就便秘了。
好消息是,海东俊园去年装修的一批特价团购车库门,今年陆续开始搬新家了。
为什么终端用户的订单在特价面前容易成交,而经销商的合作特价却无法满足对利润的追求?
宁洱这个订单,我们和同行之间的出厂价做到了持平。我赶在八点四十到了公司,开始写稿到九点四十,客户还是不回话。我准备做弃单处理。
流水账的稿子没有什么宣传效果。我必须在每一篇稿子里找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就探讨一下车库门行业低价竞争的本质。
有一本书叫做《倦怠社会》。书里讲到一个社会学的观点:我们这代人(我是80后)面对的社会问题最主要的不是物资匮乏,而是资源过剩、物质过于充裕。
我和身边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道美食,那时候物质匮乏,吃啥都特别香;现在实现美食自由了,却发现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期待和美味了。
这和我们的美食文化教育有关。小时候,父辈或者爷爷辈的人经常跟我们分享“匮乏时代”的故事。他们在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没有攀比就没有伤害。
选择越多,越难抉择。
到了我们这一代,进入了“充裕时代”,人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变成了在一堆的好东西里面进行挑选。这看起来更难。
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网购大流行,很多人购物变成了货比三家,除了比价格,还要从好评、中评、差评里经过无数次的筛选,然后等到商家借助年中大促打折的时候再入手,简直形成了精神内耗的病态消费。
有人把这种消费观念叫做“穷讲究”。
过去,人们因为饿肚子,饿了太长时间,身体为了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一次又一次的进化,成功的把身体变成具备吸收各种食物的功能。
现在,不仅是食物过剩,甚至可以说是美食过剩,好吃的实在太多了,美食街从乡镇到县城,再到北上广深的一线大城市,各个区域都有专属的美食,但是人们管不住自己的嘴,经不起美食诱惑,身体一直都在玩命的吸收各种食物的营养,结果出现了“糖尿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电动门窗行业,细分到车库门这一个类目,也是在全国各地涌现了大大小小规模的创业者,小作坊更是遍地开花。
建材城的半壁江山,有一大半都是门窗人的天下。
内卷这个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比来比去,技术上没啥创新产品,价格上一家比一家的低,“打骨折”、“特价”、“团购”、“节假日促销”……很多厂家为了搞促销,从来都不关注安装工人和售后维修人员的死活。
源头供应商的货款被拖欠,下游一线工人拼了命也挣不到钱。
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点好处都没捞到,一时贪图便宜,买回一堆破铜烂铁,一是买回来找不到人安装,二是用两三个月就坏了也找不到人维修。
人才断代,在很多行业都成了普遍现象。
卷帘车库门、翻板车库门、平移车库门、整板翻转车库门……源头厂家产量过剩,导致下游的机会过剩、信息过剩、宣传过剩、消费市场过剩,才让经销商货比很多家以后,谁能再便宜一分钱,就找谁拿货。
每个环节都出现了像是糖尿病一样的难题。
有专家调侃,穷的时候随便买个啥都能用很久,因为节省,可以扛得住来自外界的诱惑。现在的问题变成了“内部梗阻”,想要拆旧换新,又发现预算有限,想要修修补补继续服役,又好像难以忍受一樘门的老毛病。
活脱脱的“鸡肋”。
工厂企业也不好过,看着这么大的市场,生产了那么多的库存摆着,往往不是被市场饿死,也不是消化不了大项目,而是一点一点的日积月累,被自己生产线积压下来的产品,陆陆续续,活活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