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津铭曾言:“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花窗,园林中的点睛之笔,作为园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迎泽园林文化的反映。以迎泽公园西南一角为例,通明阁、明远楼、望景楼各坐一院,三院相通。
在一步一风景、处处皆风情的院内,雕花镂空的精致漏窗,漏而不尽,诱人探幽,精致的格子,完美的构图,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剪一窗如画风景。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一个素色的窗格,框出了暗香浮动的画幅,于是人们频频流连于望景楼与明远楼之间,接着便发现了在沿廊花窗的窗洞里,装饰着各种纹样的窗棂,样式无穷无尽,让人被花窗内的建筑惊艳,被花窗外的景色倾倒,里里外外盘桓许久,不忍离去。
在三院偏东,迎泽湖边名为“聽雨”的亭下,东西向开着两扇圆形空窗(又称洞窗、花墙洞),将亭内外的景致融为一体。当一场急雨过境,湖面烟雾缭绕时,古人凭栏而伫,倚窗而立的姿态翩若眼前。大概大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都源于那临窗一站后的灵光乍现吧。
此外,在中国古建中,窗的样式和图案变化灵活丰富,在一般殿堂的正面,门和窗在形式上没有明显区别,门实际上就是落地的窗,譬如在皇庙中,每一所寝殿的槅扇门都彰显着中国古建的门窗智慧。当一束阳光下来,不偏不倚刚好落在槅扇门的窗棂之上,枝枝蔓蔓的线条在地砖上恰如其分地勾勒出黑白画面,在皇庙百年的更迭里显得稍纵即逝。
图丨太原皇庙
古窗里,展示着迎泽区流年的曲折轮回,演绎着古往今来人们生命的悲喜。透过花窗,我们似乎能看到历史上在此驻足的迎泽古人,听他们轻语国家大事,吟诵诗文佳作,写下流传千年的风骨。
提及浓厚的商业气息,钟楼街总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这条太原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每日吸引着人们络绎不绝地造访,而在钟楼街形色各异的窗前,诞生着一个又一个人们与这条千年古街的故事与羁绊。
在钟楼街步行街上,明显带有西式风格的民国花窗随处可见,那些下面为方形窗户,顶部为半圆形的花窗形色各异,材质不一。
“钟楼街邮局”在保留民国花窗的统一建制下漆着它特有的“邮局绿”,在那绿窗里外,当光影发生流转,“窗外古街献美景,阁内佳人留芳影”的唯美不再是一种臆想。
图丨钟楼街邮局
“大宁堂”的二楼,灰白的墙体与棕色的窗户给人沉稳可靠的印象,开阖不一的百叶窗上方雕刻着“悬壶济世”与“妙手回春”,似乎真见证了一个个生命的复苏与康复。
图丨大宁堂
名为“桃目”的眼镜店顶部有一圆形广式彩色玻璃窗,窗户内行如开放着12瓣雏菊,每一片花瓣由细碎的彩色玻璃拼凑,仿佛在编织着五彩斑斓的世界,一如店内那一花一镜一世界的陈设一般。
而与钟楼街相邻的食品街内,牌匾上刻着“迎泽国投”的历史建筑上镶嵌着温柔入骨、让人一眼沦陷的方窗,那是会让人联想到民国月亮清辉的窗户,透过它,似乎能联想到民国被风吹到了帽儿巷,落地成了窗,于是自此便有了与民国对话的窗口。
窗户的一开一阖间,是散落在日升月落中的人间烟火。那些散布在迎泽区各个街头的小卖部,开着小小的窗口,让人看不见店内的全貌,于是以此为契机,和店老板的交流变得多而琐碎,一问一答之间便是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在迎泽区各个书店,各个校园的角落,方正明亮的窗口吹起窗帘,如睫毛翩跹,熔日金光里,是青春里谁也不知道具体心意的轻声私语。
现今在迎泽区的大街小巷,还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窗口,它带着时代烙印,自此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那就是核酸检测的窗口。窗内狭小逼仄的空间里是两人配合一整天的忙碌,窗外是来往有序、整齐排起的安定与信任。
窗是一双眼睛,看向未来,藏住过往;窗是一种屏障,这头是自己,那头是生活。要记得时常开窗,让生活的阳光进来,让自己嗅到草木花香。
来源:迎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