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辐射西北,连通中西亚、南亚市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古丝绸之路南辅道,在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连通国内外市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西宁市大通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以全力当好“五个排头兵”,高质量建设新时代幸福大通为目标,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天然优势
地处兰西经济带
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成立于2008年,2013年被列入青海省五百亿元产业基地之一,2015年起规划建设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将打造成智能、高端、绿色的青海省铝镁工业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加工基地。
北川工业园区处于兰西经济带、西宁市十字发展轴的北向轴线上,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园区内“四横四纵”的棋盘状路网骨架初步形成。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园位于北川工业园区北部,规划范围总面积为25.47平方公里。自2016年底以来,依托北川地区工业基础和电解铝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延伸以铝、镁、铜、钛为主的八个产业链条,努力建设青海省铝镁工业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加工基地。
根据市委市政府以“拓展形成宁大北川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打造西宁-大通北川以有色金属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为一体的千亿元综合产业经济带”的发展定位,大通县依托园区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
截至2019年年底,园区入驻各类企业24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09亿元,工业增加值46.56亿元。
规模不断扩大
能力随之不断增强
有色金属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到2025年,力争形成铝加工产能178万吨,镁精深加工能力1.4万吨、铜精深加工能力10.5万吨、钛精深加工能力0.3万吨,实现产值46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实现就业人口9000人,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逐步形成青海乃至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25年,建设2个有色金属加工领域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5%,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25%,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力争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绿色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加强要素保障,不断提高铝、镁、铜、钛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到2025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80%。到2030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85%,万元GDP用水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升环境质量。
“两化”融合体系不断提高。推进“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在线监测、生产过程智能化应用基本普及,到2025年,加工环节关键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建成2家智能化示范工厂。
全面推进经济发展
全力加快建设步伐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园区工业经济发展。加快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依托北川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规划,加大产业上下游对接力度,培育壮大电解铝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园区先后引进了青海欧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广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青海聚智龙线缆有限公司等26个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有青海欧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广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青海聚智龙线缆有限公司、青海新月铝业、青海鸿瑞铝业、青海欧耐特线缆有限公司等12户企业,正在建设的有青海欧耐特线缆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等14个项目。
初步形成了电解铝-线杆(海源新材料5万吨铝线杆)-线缆产业(欧耐特线缆1600万米、锦东电缆600万米、聚智龙线缆1500万米及在建的海通电缆基地)的闭环产业链;电解铝-挤压材(鸿瑞铝业10万吨棒材、新月铝业12万吨棒材、欧莱德5万吨挤压材)-节能门窗产业(坤峰节能门窗及城硕节能门窗)的闭环产业链;电解铝-铝板带(海源金属材料5万吨铝板带、中铝板带10万吨铝板带)-建筑装饰板产业链;电解铝-压铸(广泰10万吨铸造铝合金)交通运输零部件产业链。
2015年以来,园区累计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3户。截至2019年底,园区规上企业达到38户,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4%,2019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09亿元。
夯实基础,全面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推动现有项目尽快落地形成产能,强化基础设施整体配套保障能力为目标,园区水电路气、保障性住房、铝型材专用标准化厂房等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产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清平路、纬十路等园区主干道路已建成通车;工业路、经三路、纬十路供水加压站等项目正在施工,上半年建成投运;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投入运行。
强化支撑,全面提高科学技术研发转化能力。以技术引进、研发作为创新驱动的主要载体,着力解决园区技术支撑不足、铝镁产业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窄的问题,已和中南大学、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组建铝镁合金材料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完成前期工作,2020年10月挂牌运行。
(记者 郭红霞 通讯员 郭寿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