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铝合金车架什么牌子的好

频道:投资理财 日期: 浏览:0

文章目录:

1、好车,为什么都用铝?2、第二代昆仑玻璃、高亮钛中框、超耐用锦纤华为Mate 70系列“稳”了3、新发布的骁龙8至尊新机咋选?这三款特点已汇总,参考着买不会错

好车,为什么都用铝?

经常关注车圈的朋友应该都发现了,铝作为一种车身材料,其强度一点不比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差。要是哪台新车用了铝合金车身,那厂家不仅PPT得吹上好几页,而且平时没事就会拉着白车身去车展、4S店、商场瞎转悠。除了厂商,消费者对铝的关注度同样不低,谁家新车要敢比海外版少用一块铝,网友就会义愤填膺地举起键盘,分分钟将论坛占领。那么问题就来了,铝到底能比钢强多少呢?除了轻,铝还有哪些独门绝技呢?为啥好车偏偏对铝材情有独钟呢?请往下看!

与便宜车型上使用的钢材相比,铝合金最大的优点就是重量足够轻!要知道,钢材的密度为7.8g/cm3,而铝的密度却仅为2.7g/cm3。这就意味着在同等体积下,铝的重量只有钢材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比大家印象中重量超轻的钛合金的4.5g/cm3还要更轻。

所以在车身上使用铝合金材料,或者将原本钢制车身上包括车门、引擎盖、翼子板在内的覆盖件替换成铝制,目的就是为了减重。在目前国内市场中,宝马5系可以说是采用铝制覆盖件的代表车型。这里我们不妨做个对比,与5系同级别的国产奔驰E级因为覆盖件“铝换钢”,所以最低配车型的整备质量达到了1780kg,而同样最低配的5系则只有1705kg,相当于E级天生就比5系多拉了一个体重150斤的人!

为车辆使用铝合金减重的好处颇多。在驾驶层面,重量越轻的车,所拥有的惯性就越小,所以无论是在加速、减速,还是过弯时,车辆改变当前状态的阻力就会越小,响应速度就能得到提升。这也会让那些花大钱买好车的人,切身感受到他的车要比那些便宜车更“好开”。

此外,更轻的重量还可以显著降低车辆的油耗。根据国际研究机构实验表明,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车辆的百公里油耗就可以降低0.3~0.6L,这对于如今严苛到“惨无人道”的油耗、排放法规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线为车辆重心高度

除了能降低惯性和油耗外,使用更轻的铝合金覆盖件还可以起到降低车辆重心高度,以及优化前后配重的目的。如上图所示,一般燃油车的重心高度在550mm-580mm左右(上图黄线高度),所以如果能对这个高度以上的部位,像是引擎盖、车顶进行减重,那就相当于降低了车辆的重心高度。而车辆的重心越低,车辆过弯时所产生的侧倾也就越小,驾驶员的主观操控感受也就越好。此外,对于一些车头较重的车型来说,将车头的引擎盖、翼子板等车身覆盖件更换成铝合金材质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前桥的承重,进而起到优化车辆前后配重的作用。

路虎揽胜全铝车身

除了车身覆盖件以外,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还开始在白车身上通过使用铝合金替代原本的钢材,尽最大可能去减轻车重。像是第四代路虎揽胜在使用了全铝车身以及大量铝合金覆盖件后,就比使用钢制车身的第三代揽胜直接轻了420公斤,相当于减去了5个170斤的成年男性!

凯迪拉克CT6白车身

当然啦,由于全铝车身的成本过于高昂,所以大多数豪车采用的只是通过提高白车身铝合金材料占比的方法来减重。比如凯迪拉克CT6,通过在白车身上将铝合金占比提升至64%,外加使用各种铝合金覆盖件,大幅降低了整车重量,最终帮助这台车长5米2,尺寸跟标轴奔驰S级一样大的全尺寸轿车将整备质量控制在了1663kg,比体型小一号的国产长轴奔驰E级还轻了100kg左右!

而要说到如今最需要通过铝合金减重的车型,那无疑就是逐渐成为主流的电动车了。这是因为电动车每重10%,车辆电耗就会增加5.5%。我们以一台使用铝合金车身,整备质量1800kg,续航500km的电动车来举例。由于钢制车身通常比铝合金车身重200kg,所以如果将这台电动车的车身换成钢制,那它的重量将会达到2000kg。相应的,续航里程则会从原来的500km降低到472.5km。此时,如果钢制车身电动车要想通过增加电池容量的方式将失去的续航补回来,那这台车则需要增加4.5Kw·h的电池容量才能重新做到500km续航,相当于要为电池多花6000块左右的成本。

虽然算上这6000块,钢制车身+额外电池的方案依然能比同续航里程的铝制车身省去几千块生产成本。但对于购买20万以上,追求电动车体验的消费者而言,一台车在整个使用周期中更好的能耗表现,以及更好行驶质感的吸引力,肯定是要大于几千块差价的。这就跟中端以上燃油车要想成为爆款,更多比拼的是产品力,而非是谁比谁的终端售价便宜几千块一样。并且由于在中高端电动车的最大续航版本上,电池包都会尽可能将空间用尽,所以也没有留给钢制车身去追平铝合金车身续航的额外电池空间。这便是稍微贵点的电动车,都会不遗余力在车身上增加铝合金占比的原因。

除了车身和覆盖件外,车辆的行走部分也是铝合金可以大放光彩的地方。其中换用铝合金材质后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悬架的各种摆臂。这主要是因为,作为簧下质量的悬架摆臂变轻以后,它的运动惯性也会随之减小,所以在运动时会更容易被推动。那在遇到路面颠簸时,就能以更快的速度化解颠簸并归位,提升轮胎在颠簸路面的贴地性了。

而更好的轮胎贴地性不仅可以让车辆在颠簸路段更加可控,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车辆经过颠簸时的舒适性。这是因为,当车轮在被颠簸弹起后,车辆会因为失去支撑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此时,如果车轮能在惯量更小的悬架摆臂带动下迅速归位,那车轮的离地时间就会越短,也就能越早地支撑住车辆,缩短车辆向下坠的距离,从而降低车辆经过颠簸时的俯仰程度。

对于增强车身刚性来说,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堆料。比如通过增加拉杆去制造三角形,以及使用直径更粗的车架来增加抗扭刚性。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案,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金属材料增多。这时,铝合金的材料优势便显现出来了。虽然为了达到同等的强度,铝合金要比钢材多出40%的体积,但由于同等体积下,铝合金的重量仅为钢材的三分之一,所以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出,在达到同等强度的体积下,铝合金的重量仅为钢材的40%。凭借着单位强度轻一倍还多的优势,所以使用铝合金材料的白车身就可以进行“肆无忌惮”的堆料,最终在抗扭刚性方面碾压钢制车身了。

以使用全铝车身的蔚来ES8为例,其在车头部分使用了超硬的7系铝合金,以此来保证车头的刚性,提升车辆对于方向盘的响应灵敏度。而在车尾和B柱位置,ES8则使用了汽车上应用更为广泛,拥有更好抗疲劳性的6000系铝,以避免车架在长时间使用中因为颠簸出现变形。而在车尾窗位置,ES8则使用了不容易出现形变的5000系铝合金,以提高车辆的抗追尾能力。最终,在5000、6000和7000系铝合金的合力工作下,蔚来ES8的车身抗扭刚性达到了31100Nm/°,如果加上电池更是可以达到44140Nm/°,甚至超过了雷克萨斯旗舰超跑LFA的39130Nm/°。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优秀的数据之下,蔚来ES8的白车身裸重只有335kg。

沃尔沃XC90车身用料

为了让大家对这组数据更有概念,我们找来了和ES8体型相似,且同为中大型SUV的沃尔沃XC90进行一场对比。从上图可以看出,XC90仅在防撞梁和塔顶位置使用了铝合金(图上绿色区域),其余部分均为钢材,因此它的白车身重量达到了夸张401.3kg,比采用全铝车身的蔚来ES8重了足足65kg,相当于多了20%的重量。而在这样的重量差距下,XC90的抗扭刚性却仅有25000Nm/°,比不带电池的ES8还低了6100Nm/°,相当于XC90在白车身重量多20%的前提下,抗扭刚性还差了20%。这也再次印证了上面所说的,在达到同等强度的体积下,铝合金的重量仅为钢材的40%。由此可见,铝合金确实可以让白车身在重量更轻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抗扭刚性,并提供更好的操控感受。

众所周知,像是可口可乐这种饮料的听装版本,采用的都是铝制材料。所以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对其施加压力,瓶身都会很轻易地出现溃缩。而这种较软、具备一定弹性,甚至还有一定延展性的特性,也赋予了铝合金可以更好利用自身形变来进行吸能的本领。

根据实验显示,铝在碰撞中所吸收的能量是同等重量钢的两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两台相同的车,一台在车头负责碰撞的纵梁处使用铝合金,一台使用钢的话,那在同样的碰撞速度下,使用铝合金纵梁的车型由于纵梁吸能效果更好,所以其A柱受到的冲击就会明显小于纵梁使用钢材的车型。

不过也正是因为铝合金较软的特质,所以它并不适合应用在A柱、B柱这种需要时刻坚挺的地方。更何况,随着钢铁制造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可以打造出具有1800MPa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了。由于这种超高强度热成型钢的强度已经达到了铝合金的4倍,但重量却没到铝合金的4倍,所以即使铝合金采用堆料的方式,效果也比不上超高强度的热成型钢。

全新奥迪A8钢铝混合车身

那么根据铝更适合吸能,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更结实的特性,我们便可以推断出一台碰撞性能优异的车型应该采用怎样的车身材料分布了。像是在车头和车尾这些负责溃缩、且拥有较大溃缩空间的地方,车身应使用吸能效果更好的铝合金材料,最大程度降低传递到驾驶舱的冲击力。而在A柱、B柱这种在剧烈碰撞中负责为车内人员撑起生存空间的位置,则应该使用不容易变形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事实上,像是奔驰S级、新款奥迪A8和凯迪拉克CT6等车型便都采用了这种车身设计理念,以保车内乘员在碰撞时的安全。

上代奥迪A8的全铝车身

在上述几台车中,新款奥迪A8更是用“打脸”的方式印证了钢铝混合车身结构的合理性。要知道,上代奥迪A8的全铝车身可是奥迪引以为傲的作品,新车上市时对全铝车身的大肆宣扬也没缺席。可就在2017年全新一代奥迪A8上市之际,这台车却转投了钢铝混合车身的阵营......由此可见,如果全铝车身的碰撞性能足够傲视群雄的话,那奥迪自然是没有理由将全铝车身取缔的!

虽然汽车制造商都会使用防锈效果非常好的双面镀锌钢板作为钢制车身的覆盖件,但对于不少地处东北的朋友来说,下雪后市政部门撒的融雪剂,依然会对车辆各个地方的覆盖件造成一定的腐蚀,进而引起钢板表面生锈这种会丧失强度的问题。相比起钢板来说,铝合金就没有这种顾虑,因为它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而阻止铝合金与外界继续发生反应。所以相比起钢板而言,铝合金的耐腐蚀性明显更胜一筹。

至于很多朋友关心的底盘抗腐蚀方面,虽说铝合金车身的底盘抗腐蚀性同样更好,但由于厂家十分重视底盘这个曾经的锈蚀重灾区,所以绝大部分车型在生产时都会被喷上可以防腐的底盘装甲。如此一来,即使大家的车是钢制车身,也无需对底盘防锈能力产生过多担心。

一个公认的好东西没能得到普及,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贵,铝合金也不例外。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吨钢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而一吨铝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是钢的4倍,那对于汽车这种体量的产品而言,用铝合金和用钢的成本自然会相差甚远。

捷豹XE白车身

除了原材料的价格差距外,铝材的加工也要比钢材费劲(钱)许多。由于铝的熔点只有660°C,而钢的熔点为1400°C上下,所以如果用焊接钢板的电阻焊去加工铝,那铝就会瞬间变成液态,并失去形状。因此,铝板焊接只能使用成本高昂的铝电焊、冷金属过渡弧焊,以及激光焊接。此外,由于铝与其它金属的受热膨胀比不一样,所以当把铝和其它金属连接时,还需要使用大量成本极高的结构胶,或者铆钉来进行固定,以避免两种金属在环境温度改变时出现断裂问题。像是采用全铝车身的捷豹XE就使用了2000多颗铆钉来拼接车身。

铝制车身除了制造成本高以外,用户的后期使用成本也同样不低。由于铝的修复难度和它的焊接难度一样高,所以一旦车身发生碰撞,无论是路边的二类修理厂还是4S店通常都会直接建议车主进行零件的更换,而非钣金喷漆。那这部分多出的费用要不就由车主自己直接承担,要不就只能通过缴纳更高的保险费将一部分成本转嫁给保险公司了。

好车为什么都用铝?相信大家在看过本文后一定知晓了其中的奥秘。但对于日常大家购买的20万以内主流家用车来说,铝并不是一个主流的材料,毕竟它成本过高,无法压低车辆的售价,而且高昂的修复开支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更是难以接受。因此,即便好车、豪车都喜欢用铝,那也不意味着没用铝的车就不是好车,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产品力均衡,性价比高的车,就是属于人民的好车。

第二代昆仑玻璃、高亮钛中框、超耐用锦纤华为Mate 70系列“稳”了

作为科技领域的“顶流”,华为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2024年11月26日华为Mate品牌盛典如期举行,华为Mate 70系列闪耀亮相引发热议,这款全新华为旗舰机型体验更加细腻,耐用性也得到大幅提升,亮眼的全新钛金属玄武架构,让手机在美观和坚固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作为旗舰机型,上一代华为Mate 60系列产品推出超可靠的玄武架构,昆仑玻璃、玄武架构、超耐用锦纤后盖的创新技术和精心设计为手机带来了全方位的防护能力,一经开售就深受消费者信赖,而全新的华为Mate70 系列在机身可靠性设计上比Mate 60系列更胜一筹,业界首发高亮钛中框,让手机科技与美学交融,让手机更显高端大气。

华为Mate 70 Pro+采用高亮钛玄武架构在实现表面高亮视觉效果的同时耐摔能力提升一倍,耐磨能力提升五倍,带给用户满满的安全感。钛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贵重金属,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拥有极强的硬度,比钢、铝坚硬,但重量只有钢铝的一半,能抵抗极寒与极热的环境,拥有“全能金属”、“海洋金属”、“第三金属”、“现代金属”等美誉。

由于钛合金原材料成本较高,主要应用在航天、医疗、等高端领域,在航空发动机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钛合金主要用在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压气机中,如压气机盘、叶片、导航仪、连接环等。在奢侈品珠宝的领域并被誉为“面向未来的永恒金属”,创作出了众多惊人的作品,掀起一阵钛风潮。

在手机领域,钛合金多用在高端旗舰机型中,提升手机的科技感和品牌价值,彰显追求卓越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品牌形象,同时钛独特质感和外观,使得手机显得更加高端和时尚。

华为Mate 70 Pro+高亮钛中框设计相比哑光钛,光泽度提升3.5倍。高光的质感下是工艺复杂的提升,相比铝合金抛光时间增加二倍,让消费者对于华为手机的耐用性有了新的认识,独有的高亮颜值更加在线。

华为Mate 70 Pro+采用的高亮钛中框比传统不锈钢更轻,有助于减少手机的整体重量,使得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减少手部的疲劳感,提升携带和使用的便利性,同时能够提供更好的抗冲击和抗弯曲性能,从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其外观和性能,特别适合日常使用中可能接触到的汗水、雨水等。

华为Mate 70系列在屏幕的耐用性上突破再度提升,采用更为先进的第二代昆仑玻璃,数据显示,相对于普通玻璃耐摔能力提升二十倍,可轻松应对手机在日常使用中的意外跌落,再也不用为保护手机屏幕而小心使用。

机身背面华为Mate 70系列采用超耐用锦纤材质,精选超韧、超轻纤的纤维材质,跌落时可以吸收冲击,从而更好地保护手机,将手机的抗冲击能力提升了五倍。不同于金属材质,锦纤后盖具有柔美的光感与细腻亲肤的触感,且无惧指纹沾染。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光泽表现随之变化,以多重光感细节诠释珍贵典雅。

华为Mate 70系列在可靠性方面带来诸多创新突破,第二代昆仑玻璃、高亮钛中框、超耐用锦纤三者共同构成全新的高亮钛玄武架构,带给消费者全面可靠的用机体验,相信华为Mate系列将持续引领行业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经验的使用体验。

新发布的骁龙8至尊新机咋选?这三款特点已汇总,参考着买不会错

Vivo、小米、OPPO、荣耀、真我等等厂家赶在年前更新了自家的旗舰新品,而这两天华为Mate系列的新品也来凑热闹了。新机这么多,如何挑选到一款适合自己的顶级旗舰机呢?笔者今天就来给大家推荐几款,仅供大家参考!

偏游戏类的或者标准版的机型,前面咱们出过一篇挑选的心得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接下来,咱们干货开始~

小米15 Pro:满载的性能,徕卡的影调!

首先是硬件方面,小米15 Pro搭载了最新的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并配备LPDDR5X+UFS 4.0组成性能三件套,搭配创新的小米翼型环形冷泵散热系统,为手机发挥更极致的性能保驾护航,虽然我不建议你仅仅将它拿来玩手游;手机分量控制的相对不错了,厚度最薄8.35mm,分量仅有213g,要知道它可是首度配备了一块610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啊,这续航“安全感”体现的妥妥的,再搭配90W有线秒充+50W的无线秒充,真的很顶!

这一代的小米数字旗舰当然设计的更精致了,亮银的中框、亮银的陶瓷Deco无一不透露出满满的高级感,其他配色也很不错,主要是摄像头Deco确实很圆滑、机身也很圆润;手机配备了一块6.73英寸的全等深微曲屏设计,2K分辨率、更低的功耗、更高的亮度,这搭配,已经不是仅仅满足日常的交互、追剧、游戏啥的了,专业创作也完全足够。

还有超声波指纹的支持、小米龙晶玻璃和小米龙铠架构的配备,这里就不一一提及了,哦!特别之处还有小米星辰无网通也是一个好设计,即便面临无地面网络也能通过手机通话实现公里级的语音沟通,不错!这里最重要的还得提一提小米15 Pro的徕卡后置三摄,主摄是5000万像素光影猎人900,搭配一颗5000万像素覆盖120mm焦段的徕卡潜望长焦镜头+一颗5000万像素覆盖14mm焦段的徕卡超广角镜头组成,有徕卡的调教、有小米影像的成熟调教,即便比不了小米的Ultra级产品,日常出行用它拍照,那真的是出片神器了,最关键是它的徕卡味儿很特别,拍人拍景再合适不过了!

vivo X200 Pro:满配的影像,优秀的搭配!

撇开被胡乱带节奏的所谓“炫光问题”,比其他厂商都更早出招的vivo X200 Pro其实才是最被大家伙儿忽略的宝藏旗舰产品!它整机延续了前代产品的设计风格,水滴镜片模组、水文云阶镶嵌、全等深微四曲屏的设计等等,都被很好的保留下来。手机配备一块超大容量的6000mAh高密度蓝海电池并配备90W有线闪充+30W无线充的支持,分量控制的不算很好,8.49mm的厚度还有228g的分量,会有些坠手。

它的核心处理器是蓝晶与联发科共同打造的天玑9400处理器,同样是LPDDR5X+UFS 4.0组成性能铁三角,因为有蓝晶调教,性能发挥更好、功耗控制更出色;屏幕是一块6.78英寸的所谓蔡司大师色彩屏,整块屏幕各项参数都很顶,最重要的事显示色彩足够精准、真实。手机支持无网情况下使用北斗卫星通信通信,配备铠甲玻璃、IP69+IP68级防尘防水实现更好的环境生存能力。

它最强的当然是自身的蔡司三主摄带来的高光影像的支持,主摄是蓝图和索尼联合调校的5000万像素LYT-818传感器,配备一颗蔡司2亿APO超级长焦镜头+5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组成,2亿大底+100倍蔡司变焦,拍的超远超清晰;LYT-818融合蓝图传感器技术,夜景不在话下。其他的不说,用这款手机拍妹子真的很好看!即便妹子底子差一些,也能拍的很自然的美,红润又好看,关键是人像的虚化太震撼了。真的很喜欢很喜欢拍照,尤其是拍人像的话,用它真的很合适!

OPPO Find X8 Pro:手感、性能影像全满配,选它合适!

这一代的OPPO Find系列机型在设计上与前代产品保持了大方向的一直,但确实做的更精致了。屏幕为超轻薄的四等深微曲屏设计,既有直屏的视角又有曲屏的手感,四角非常窄的圆角设计、很薄的摄像提模组都是优点,手机内部塞进了一颗5910mAh的冰川电池,并配备80W有线充+50W无线充电支持,虽然是三款产品中最小的,但分量保持的还不错,8.24mm的机身厚度和215g的分量,算是很舒适、很轻薄的手感了。

手机核心硬件味第二代3nm制程打造的天玑9400处理器搭配OPPO潮汐引擎,整机的性能释放会更好,更稳定、更冷静,特别是玩游戏的体验不会差;它的屏幕是一块6.78英寸的超通透钻石屏峰值亮度很高、护眼技术的支持也很丰富,是一块专业且高素质的好屏幕。手机也支持无网状态时的卫星通信功能,还配备超轻铝合金中框+双面超清晶盾玻璃带来更耐刮、更强防护的支持,而IP69+IP68级别的防尘防水加上OPPO独有的湿手触控,好评好评。它还支持与iPhone手机“一碰传”功能,这可以为许多果粉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体验了,或者你可以是果粉用户也可以是O粉用户,反正大家相通了。

手机首次在侧面带来了抓拍实体按键的设计,并且可以实现高速无影抓拍的效果,实测,成片率很高!这当然是因为它拥有一套非常强大的后置影像系统,它不仅有一颗5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5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还配备使用独特结构设计的双潜望长焦镜头组成后置四摄系统,独特的设计、满配的搭配使得它拍人、拍景都合适,覆盖更多焦段的搭配让它真的很适合出行时使用。而且它也有哈苏影调的调教,玩法更多样,谁用谁喜欢。

购买意见(仅供参考):

三款手机毫无疑问都很猛,性能都是水准之上的,别说什么日常流畅不流畅了,游戏体验舒服不舒服了,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大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影像方面各自的特色了,总体来看,随手拍出质感好看的照片,你选小米15 Pro就对了;想要把女友或者媳妇拍好看,别犹豫,vivo X200 Pro首选!暗光环境怼脸拍是真的出色;想要旅游的时候到处拍拍拍,那么OPPO Find X8 Pro你别错过。其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基本上三款都是拍照的好手机,只是各自的特点不同,不知道你喜欢哪一款呢?

隔热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