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特派记者 杨书贞 江苏报道 文图
极平稳的坐感,飞驰的速度,准点到达,每年减排空气污染物千余吨……江苏淮安的现代有轨电车给城市交通整治开出“药方”。24~26日,包括大河报在内的全国七家主流媒体和四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公司组建了“7+4”融媒联盟,先后走进江苏淮安市金湖“乡村振兴讲习所”、蒋坝镇民宿、洪泽区大运河先行示范区、江苏苏盐集团等,探访“周总理故乡”飞速前进的“发展基因”。
【交通】车在草上飞!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有轨电车让交通井然有序
在淮安街头,少有横冲直撞的“小电电”,也鲜见“堵车的烦恼”,行人出行甚是井然有序。
7月26日,采访团坐上了在淮安核心区穿行的有轨电车,紧贴城市绿化带的地面上铺设有地轨,飞驰的“子弹头”型列车远看像在草上飞。
“电车有专属路权,可以实现6分钟一趟,时速60,堵车也不会影响电车的运行。”解说员庄先生告诉记者。电车有宽大的玻璃窗,车内采光很好,可以欣赏路旁优美风景。“真稳当”是给记者最大的感受。记者把矿泉水瓶放在车上,即使在电车刹车时,水也少有晃动。像这样的列车淮安总共有18列,全长20.07km,沿线有23个车站,单日最高客流量能达到4.83万人次,是国内进入城市核心区运营、里程最长的无触网有轨电车线路。
“这个车很准点,说几点到就是几点到,我可以规划好时间再出门,一点儿都不用担心堵车。”去上班的白领王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借用了航母上才能用到的充电技术,另外电车动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所以电车很环保,“车的直接排放几乎为零,间接排放也远低于BRT系统,每年能减排污染物千余吨。”解说员告诉记者。
【亮点】江苏农村“最潮学堂”――金湖乡村振兴讲习所“甲板上开讲”
7月24日,烈日炎炎,渔船停在港湾,红旗迎风招展,银涂镇湖滨村二十多名村民围坐在甲板上,听村支书讲水产品如何拓宽网上销路。这里,是江苏金湖乡村振兴讲习所的授课现场之一。
“我们村就在高邮湖边,以前湖里有几万亩芦苇荡,通过退渔还湖把芦苇荡恢复起来,发展乡村旅游,搞农产品、水产品网上销售,大家看怎么样?”银涂镇湖滨村的书记腾庆春在船头上,讲得认真,甲板上,村民们也听得仔细。截至7月中旬,银涂镇湖滨村开课13次,参与人次418人次。村民赵有才已经来听了四回课了,每次微信群里通知开课,关于养殖技术类的课程他都会来。“我年轻的时候四处流动捕鱼,没上过几天学,今天算是在自家船头把课补上了。”
进村头,入田头,坐船头,金湖县乡村振兴讲习所的“讲习声”无处不在,此起彼伏。金湖在县委党校、全县10个镇、137个村(居)和500多个村民小组成立乡村振兴讲习所,构建了县、镇、村、组四级体系。 “讲习所既讲国家大事,又讲身边小事,但不管讲什么,都落脚于乡村振兴这件要事。”金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广峰告诉记者,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金湖县四级讲习所坚持突出讲政治理论、社会治理,反复讲致富经验、惠农政策,经常讲模范典型、乡风文明,就是要使乡村振兴的政策和经验深入人心。
近年来,江苏一直坚持以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实践。本次融媒“绿色江苏行·走进总理故乡”活动由扬子晚报主办,参加联盟的另外六家主流都市报有大河报、羊城晚报、钱江晚报、齐鲁晚报、华西都市报和新安晚报,以及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网、新浪四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公司。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裴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