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了它能够吸引大量的就业。
各地方政府非常乐于引进汽车工厂,因为一方面它能解决本地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一个成规模的汽车生产厂吸引就业的人数上万计;另一方面汽车工厂会吸引一批零部件供应商在工厂附近驻扎,形成产业集群,这样吸引就业、消费的作用就更大了。
以长城所在的保定为例。保定是河北省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占有整体产值的半壁江山,在长城汽车的带动下,包括德国博世、风帆蓄电池、瑞典奥托立夫、英国迪安、德国伟巴斯特等知名零部件企业落户保定。据了解,在当地仅为长城汽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就近300家。足见整车厂对零部件企业的虹吸能力。
再拿长春来说,我们都知道长春是汽车之城,可是它的汽车产业规模怕是很多人不了解。长春一汽所在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作汽车厂,它的生活区加工厂区域就是长春的一个区,长春几乎所有的本地人都会有亲友在汽车厂上班。这是吸引就业。就消费来说,长春汽车厂的物价比长春其他区都高,小商小贩都知道汽车厂的消费能力高,那不得可劲薅。
汽车行业的岗位也非常丰富,包含生产、研发、采购、营销、销售、质量、售后市场等众多岗位。再加上汽车行业的一级二级供应商,他们也包含生产、研发、销售这一套人,吸引的就业更是海量的。其中生产、销售及售后市场的从业人员最多,对人员学历背景的要求并不十分高,只要有心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都可以进入。他们的工资水平更加参差不齐,差的比较多,可能好的年薪百万,差的在温饱线挣扎。
笔者从事汽车研发工作,就着重说一下研发这块的就业前景。
个人觉得研发也是汽车行业的核心,尤其是我国要想建设汽车强国,必须要有一批素质过硬的研发队伍。
今年来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汽车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毕业生仅仅了解机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还需要有电气、半导体、计算机相关的背景。
这些拓宽的需求也吸引了众多计算机、半导体、电气人才加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根据某人力资源机构统计,2022年新能源行业人才实际平均年薪为20.3万元,期望平均年薪为25.0万元,不同职能的人才实际平均年薪和期望平均年薪之间均有一定差别。对于能源行业来说的新领域数字化人才,受到互联网等行业的影响,整体人才薪资高于传统领域人才水平。
地域分布方面,华东地区新能源企业需求最旺盛。,新能源行业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常州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从跨行业人才的流动去向来看,跨行业流入新能源领域的人才主要流向上海、宁德、北京、深圳、苏州等地,非一线城市的宁德、盐城、镇江、惠州等城市由于企业及项目布局的原因,也吸引了更多跨行业人才加入。
从平均年薪上看,待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生活成本等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当地新能源企业对岗位的设置及人才竞争力有关。某大数据平台显示,近一年来华北地区新能源人才平均薪资最高,其次是华南、华东两个区域。以城市为单位看,上海、北京、深圳平均薪资是最高的。
这几年由于造车新势力的介入,新能源、智能网联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加上国内汽车芯片行业的创业潮,许多岗位非常紧缺,大学毕业生的签约薪资也在高位。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2022年的985、211汽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年薪在20万上下,比亚迪给清华北大等头部学校的研究生最高能开到年薪40万。汽车行业跟IT行业不一样,40万的年薪,绝对属于天花板行列。
在汽车研发这个工作领域,头部的公司对学历非常看重,如果是双非毕业的,想进入头部企业非常难。除了一汽长安广汽上汽这些国企,明确要求研发岗位的学历要有985、211经历外,去年比亚迪招聘研发也要求211、985了。
双非车辆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好一些的零部件公司历练几年,积攒几年工作经验以后可以再跳槽到整车企业(如果愿意的话),吉利、长城、比亚迪都是有可能的。当然也可以选择读研深造,最好选择一个211及以上的学校,这样毕业的选择面会广一些。
最后说一些就业的风险。
2023年是汽车企业刺刀见红的一年,特斯拉、小鹏、蔚来等新势力降价促销,老牌车企也疯狂跟进,最近的雪铁龙C6简直是打骨折了,直降9.8万元。新势力品牌威马汽车也传出来欠薪停产的消息。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对汽车市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种波动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钱就没有以前那么好挣了,从业人员工资打折不说,还有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所以建议打算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学们有点心理准备,可能会有段时间的困难日子。
但是笔者坚信前景是光明的,这个行业永远需要人才。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汽车这么大的产业不可能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