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再昂龙头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青岛西海岸新区底气十足青岛港基金

频道:虚拟货币 日期: 浏览:0

大众网记者 潘超 青岛报道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海洋是其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在国家海洋战略中,青岛自始至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西海岸新区更是其中的关键一子。

作为承担“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国家使命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拥有309公里的绵长岸线,5000平方公里辽阔海域,不仅孕育了丰饶富美的海洋资源,也蕴藏着向海图强的城市梦想。

自获批以来,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2022年,全区海洋经济贡献率及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增长9.8%,占地区GDP比重39.4%。

一组组数据含金量十足,充分体现了西海岸新区当之无愧的“龙头担当”,也是其“经略海洋”的底气所在。

科技向海 海洋科学城未来可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略海洋,离不开海洋科技支撑。实践证明,人类走向海洋的每一步都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正是海洋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海洋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科技兴海,西海岸新区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放大海洋资源集聚优势,统筹全区涉海科技资源,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学城。

截至目前,通过定向招引、合作共建、政府扶持等多种形式,西海岸新区已集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家,其中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明月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多家。同时,建成涉海高校11所,海洋人才达到7.1万人、涉海合作院士25名。

科技创新,不仅为发掘海洋资源提供了澎湃动力,也让海洋特色产业更加蓬勃。

西海岸新区创新探索“企业出题、校所答题、联合攻关、政府服务”模式,实施“揭榜挂帅+科技专员”激发创新活力,设立1亿元高校校长基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保障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核心运营机构落地。

日渐崛起的海洋科创新高地,汇聚起西海岸经略海洋的强大智力底气,并结出累累硕果:管华诗院士团队与正大制药合作打造“蓝色药库”,藻酸双酯钠片成为中国首个、世界第五个海洋原创药物,抗结肠癌新药(BG136)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青岛中加特与李华军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破解海洋施工作业装备关键部件卡脖子短板;明月海藻集团研发生产的体内植入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打破国外垄断……

如今,随着海洋科技优势日益明显,高端海洋科研平台加快集聚,海洋科技企业培育加速,让西海岸新区在深入践行“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国家战略使命中更加底气十足。

产业强海 现代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主体,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志,也是经略海洋的重要支撑。

船舶海工是西海岸新区重点突破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2019年,由我国自主集成的世界最大吨位级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交付;2020年,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的中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交付;2021年,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全力推进;2022年,全国首艘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船“海洋之星”命名投用,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LNG工厂首个核心工艺模块运往加拿大;2023年,重达12000吨的海上油气平台渤中19-6气田中心平台建造完成,平台多项技术实现首创……

一个个世界级海工重器从西海岸新区出海,西海岸的船舶海工也逐渐朝着“智造”角色转变。其快速发展的背后,正是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开创世界温暖海域三文鱼养殖先河;依托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立山东陆海联动投资基金、青岛海控海盈产业投资基金等,累计备案基金236支,规模达到1026亿元……西海岸新区大力实施海洋产业突破行动,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突出“强链延链补链”,推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海洋新兴产业关系国计民生,蕴含着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能,是西海岸新区在激烈区域竞争中进位争先的最大砝码和底牌。海洋科技创新东风劲吹,现代海洋产业加速集聚成势。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大力发展临港新兴产业,强力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集聚总投资1500余亿元的50余个“芯屏”产业重点项目,以芯恩、京东方、青岛光电产业园为龙头的“芯屏”产业垂直崛起;总投资1480亿元的国橡中心、金能化学等7个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规划建设氢能小镇,4个项目纳入全省重大氢能示范项目。

2022年,西海岸新区六大海洋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1343.96亿元,占全区海洋经济总量的72.8%,增长12.4%,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9.9%。

向海开放 打造海上合作新高地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

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推进青岛港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外贸航线达到215条,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通航贸易,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四、第五位,海铁联运箱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港口第一。高质量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平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自贸2.0版”改革,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累计探索形成252个创新案例,9项试点创出全国经验,商务部发布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青岛片区迈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放大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效应,建成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日韩服贸港,跨境电商进口在全省占比超70%;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集聚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企业。

西海岸新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海洋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经济竞争与合作。

6月27日,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又将在青岛世博城盛装启幕。

本届论坛紧抓联合国“海洋十年”这一全球顶层海洋科技倡议和“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地青岛的两大机遇,聚焦七大愿景之一“健康且有复原力的海洋”,主题设定为“‘海洋十年’,和合共生”。论坛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采取“线下+线上”形式,设置开幕式暨主论坛和9个分论坛,同期举办东亚海洋博览会、两场企业经贸对接活动。

据了解,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青岛论坛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主要活动,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累计发布重量级报告(指数)26份,成立东亚港口联盟等国际合作联盟和协调机构9个,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海洋论坛和知名海洋展会品牌,成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

以此为契机,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继续深耕向海开放,加快建设“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实体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运作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推动建设跨国蓝色产业园、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打造海洋国际合作的青岛样板、山东实践,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重任如磐,唯有踔厉奋发;使命在肩,更须笃行不怠。面向新发展阶段,西海岸新区经略海洋,未来可期;向海图强,底气十足!

3次元测量仪

OGP影像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