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两年前一篇文章《“种子基金”,种下希望还是埋下祸根?》的后续。一起来看前人播种的成果究竟如何?
何为“种子基金”
在最近的实践中,“种子基金”的概念其实有扩展,原本是指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直接赠送投资者基金份额,或者发放高比例满减红包的形式,吸引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指定的基金产品都是定开基金、持有期基金等含有锁定期的产品。现在又有新的玩法,比如“体验金”,赠送的是虚拟份额,收益达到一定额度即可提现。
“种子基金”的寓意就是通过赠送份额或者虚拟份额,让投资者体验长期投资的魅力。
由于大多数时候,都是0本高回报,所以“种子基金”还是挺受投资者欢迎的。
两面走向负面
柠檬君
当初就预期基金公司发放“种子基金”,最终的结果可能有两面。
正面是“种子基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得到投资者不错的评价,投资者开始认识到长期投资的意义和价值,逐渐认同定开基金和持有期基金这样的产品设计。
反面则是“种子基金”业绩奇差,给投资者留下极差的印象,从此一别两宽。投资者发现这类产品设计的缺点,直接给这类产品画了一个叉。
并且指出
营销宣传种下希望还是埋下祸根,结果就靠投研团队的业绩表现。
那么就一起看看业绩表现?
当初某平台给到的一部分基金,
现在亏损累累,亏损20%多、30%多是普遍现象
。这也不太会是我的个例,而是投资者普遍现象。
见过世面的柠檬君还能够淡定,毕竟想当初也买过腰斩的基金,但我
真不知道2020-2021年入市的新人怎么看待这样的收益率,还愿不愿意再相信基金了?
前人播种,后人一边凉快去吧
其实
从“种子基金”能反映出现在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短视
。还是之前说过的,
只顾着眼前的事儿,至于未来,等到眼前再说吧
。而这也可以延伸出来,
不同的部门之间,只要做好我自己的事儿,不管别人的事儿。
这事儿还可以再延伸,因为这
不仅仅存在于基金行业,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都是这样的。
这个行业总是喜欢提“长期”,但是“长期”还是需要条件的,可能做到长期最简单的是可爱的基民,而不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
。很多短期的考核压力在身上,就很难致长期。
就像“种子基金”,当时带动了一波销售,效果可能不错,但是长远来看,业绩低于预期,让很多人失望,后续的口碑倒掉了。
行业的习惯是总会有一代新客户出来的,但是就现在的新情况而言,就算行情好起来,新客户也没有那么多了,新客户也比以前的更有基础,行走的差评师很多,想要蒙混过关可没那么容易。
那可真是前人播种,后人一边凉快去吧!
后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挽回过去的错误,唯有更长的时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