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看到网友私信,因为某大V又置顶了关于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的文章,希望我就这个问题再谈一下看法。
事实上,我近期已很少直接写与某大V相关的文章了。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只要与某大V相关,平台就限流的厉害;第二,前面写过很多了,能懂的早懂了,不懂的写再多还是不懂。
不过就像我喜欢的李牧先生所言“宠粉是无条件的”,我的粉丝本就不多,既然提了要求,我就必须要回应一下。
薪酬的本质是什么
在我看来,不管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的“薪酬”,其本质都是“价格”。而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为什么高管的薪酬会远高于普通员工呢?
那我们只需要去分析,高管的价值是不是远高于普通员工,高管的稀缺性是不是远高于普通员工就好。
假如,联想遍地都是杨元庆,假如杨元庆的价值和看门大爷一样,我不相信会有任何股东会支持给杨元庆高薪。
而有些网友情绪化地认为“假如给我联想的条件,我比杨元庆做得好”,对于这样的言论,笔者只能听一听,一笑了之。
如果您真有孙宏斌这样的能力,我觉得,您的人生里不缺少”联想“这样的一个平台。我期待有一天,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站出来说,我的成功就是因为我是某大V粉,是某大V给了我人生成功的动力和智慧。
高管是怎么产生的
高管的出现,其背景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公司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复杂的发展壮大,也从“个人所有并经营”发展到由专业人员从事经营:
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所有者的精力难以满足公司当下和未来发展需要时,就产生了高管;
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专业的岗位和领域,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经营,就产生了高管;
随着企业的发展,股权结构可能越来越分散,单一股权行使经营权对其他股东可能会产生潜在的风险,就产生了高管。
看过《乔家大院》这个电视剧的人,估计对19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山西票号”都有一些印象,而当时的“票号”们就已经广泛聘请“大掌柜”这样的职业高管。
以“山西票号”第一的“日升昌”举例,前身不过是西裕成颜料庄,老号设在平遥县城,分号设在北京。东家是平遥县达蒲村从事颜料业的李家。到李文赞这一辈时,西裕成颜料庄己发展成为平遥一大商号,而且在北京、天津、汉口、成都等地设立了分号。
而李家基于自己家族经营人才的实际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聘请雷履泰到西裕成任经理。而正是雷履泰根据对当时业务实际的观察分析,认为经营汇兑业务利润可观,便大胆建议李家经营票号。于是,大约在 1810年西裕成颜料行改为经营银两汇兑的票号,后取名“日升昌”,后来发展成分号达到35家以上,遍布全国的第一大票号。
雷履泰不是日升昌的老板和创始人,他一分钱也没投。但是,如果没有雷履泰一定会有日升昌吗?
高管给多少薪酬合适
我们还接着以日升昌来举例说明
日升昌当时有着非常好的激励制度和薪资待遇:
他们的收入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固定收入,首先是供给制,吃穿用全部免费,并且提供最好的吃(肉,酒,羊肉锅锅。猪肉火锅)穿(丝绸,毛料)用坐车(坐船、坐车等交通费用)。辛金(固定工资)学徒期是没有辛金,过了学徒期后开始领工资。一般伙计的辛金大抵为10两一个月。第二部分是银股、就和现在的股份公司是一致的,第三部分是顶身股,就相当于现在的年终奖。
我们要清楚一个背景,在当时1两银子就可以满足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当时一个普通知县一年的俸禄是45两,朝廷一品官一年的俸禄也才180两。顶身股从1厘到10厘不等(1%-10%),每个帐期结(3-5年一个帐期)可参与分红,依据身股数可获得几千至上万两白银。据说雷履泰当时的年收入可达百万两之巨(此部分详细数据待确定)。所以我记得当年去平遥旅游,导游都用非常自豪的口吻说,在当年平遥的老百姓们最希望的是让自家孩子去票号当伙计。说这话时导游眉飞色舞,作为今天的一个平遥人,仍是与有荣焉。
那我们不妨借此案例思考一下:
雷履泰是不是与普通的伙计有一样的价值?雷履泰的稀缺性高不高?
雷履泰百万薪资是不是过高呢?他也不是企业的老板,他也不是创始人;
为什么李家愿意给雷履泰这个待遇呢?
在我来看: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老板和股东不是傻子,他们办企业也是为了“利润”。高管拿的多,就代表他们自己拿的少,难道广大网友或个别网红大V比企业的老板还清楚给多少工资更合适吗?或者你们认为企业的老板、股东都是雷锋?
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甚至是国企(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我们就不深入分析了,国资委有专门的文件限制),国家作为投资方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的“投入产出比”的目标,你的”投资回报率”预期是多少。比如像联想这样“国有股比例还比较高,但又非国资控股的企业”的高管薪酬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多少合适,
其底层逻辑就是“缴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无可厚非!
事实上讲,我不知道也不愿意去猜测一些人关注和控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的动机和目的。但从我的认知来看,这是一个十分无聊且无趣的事,是典型的“狗拿耗子”的行为。
我在《
中国人的精神贫穷,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最大障碍
》一文里,其实对“财富观”做了分析,有兴趣的粉丝可以点开看看。
习近平总书记讲,推动共同富裕,并不是搞平均主义。我不知道连“公司净收入”的概念都搞不懂的网红大V天天拿“高薪”说事儿的意义何在?
最后我想说,
当你对一个事物的价值都没有理性、客观的认知,当你对一个事物的稀缺性也缺少专业的了解,你就妄议他卖”贵了“,还是卖“贱了”,这与“老农民靠墙根儿大谈皇帝早餐吃几根油条,喝几碗豆汁儿有什么区别呢?”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唉,人心不古啊,也不知道这样的闹剧何时休!
PS:谨以此回答我的粉丝,谢谢你们的支持!
如果您喜欢草根的文章,请"关注、点赞、转发"!谢谢!或许在我的文页能发现更多你喜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