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23号我就写了一篇《明星基金经理是神嘛》在那篇文章中我就旗帜鲜明地表示大热的产品必将出现问题。现在过去六七个月了,之前封神的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现在大家反而看到了都夺慌而逃。最火的时候有首歌谣,赵诣专攻新能源,中欧葛兰医药全,白酒记得找张坤,消费还看刘彦春。军工来跟李轩混,指数侯昊有定论。科技广发刘格菘,富国元博长年胜。长期持有朱少醒,也看好鹏华陈璇淼。景顺优选有瑞文,交银杨浩控平衡。坤坤不老蓝筹到老。现在听起来基本上都是句句打脸,比如易方达的张坤,近千亿规模的单只基金,今年最大回撤已经超过了35%,易方达亚洲精选更是回撤了40%,。同一热度水平的刘彦春,他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最大回撤也超过了35%。还有一些大神级人物谢治宇、董承非等人所持的基金都回撤很大。甚至交银系的杨浩被逼出走,当然这里面主要还是业绩的压力,杨浩所持有的都是高端制造和消费末端的产品,但近一年的时间上涨的都是上游产品所以风格几乎完全偏离。而且杨总选的个股都是重仓的所以也没有对热门行业和热门产品的配置基本是没有仓位暴露的,所以表现相对指数也大幅下降了。最终直接的表现就是基金规模的大幅下降,部分基金的规模短短三个月能下降80%,这足以说投资者依然喜欢追涨杀跌,另一方面说明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和投资委员会的专家们只顾赚管理费使得配置也极端化并没有对持仓再平衡。
但现在这个时点,我反而要力挺这些基金了,目前跌幅虽然比较大但价值并没有低估算是进入了合理估值阶段了,所以我建议目前还持有的就不用再卖出了,可以再筹些钱等合适的低位再适度加仓。这些消费、医药基金所持有的都是ROE最高的企业和公司,风格总是轮回运转。等个三年五年他们的价格肯定还会回去的所以投资就是一个农民种植的过程,你必须要用时间换果实,拔苗助长最终只会颗粒无收。个股大家喜欢追涨杀跌,基金如果还这样做可能亏得会更多,因为基金还要收取管理费、申购费和赎回费这三笔费用又需要三五个点,所以大家一定要买得便宜才是王者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也不要跟谁比收益高,而是需要滚雪球慢慢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