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秸秆资源第二十九届哈洽会受宠
孙云阁 记者范士友
东北网鸡西6月19日讯 农作物的尾端部分——秸秆,这位带着一身土腥味的“土老帽”,一路免检,走进哈洽会,以其剩余价值亟待开发的潜力,敢与哈洽会的“高大尚”产品登台媲美,并成为哈洽会的座上宾。
比不过“美”,那就比“丑”。秸秆的实力源于“土”是亮点;“笨”是卖点。秸秆成为农业专家和客商的热宠。
第二十九届哈洽会召开的第一天,第二届中国国际秸秆生物质能源发展高峰论坛暨秸秆产业园区项目投融资洽谈会在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客商500多人参会。秸秆的综合利用及对人类的最大化贡献成为研析的专题,农作物秸秆的经济杠杆原理,再次被凸显出来。
专家讲座、答疑,市县领导与专家、客商对接,客商投资的“金锤”举起,花落谁家,看秸秆资源,看营商环境、看效益回报等等,现场的投融资洽谈会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作为鸡西地区唯一推介秸秆资源的密山市,会上,秸秆资源出现价格“疯长”,资源“疯抢”的“过热”现象。
密山市委书记张雷,哈洽会上“卖秸秆”,16个乡镇的领导组团“卖秸秆”。没有吆喝声的买卖形成“磁场”,密山市秸秆资源成为客商投融资的高地。
密山市丰实的秸秆资源,擦亮客商观望的眼球,燃发客商投资的向往。密山市是秸秆产出大市,是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年产秸秆310万吨。由于收储、运输、转化仍处于原始阶段,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扔掉,其剩余价值也被白白地扔掉了。
秸秆新的经济杠杆原理,诠释出秸秆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社会效益。研究发现,废物、垃圾的秸秆资源是捡回来的另一半农业。它的经济杠杆原理是让秸秆离田,把它打造成为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特殊商品,把秸秆吃干榨尽,实现农作物“农头工尾”效益的持续递增,实现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在秸秆推介会上,密山市委书记张雷向所有客商、领导、嘉宾、媒体及全省人民郑重承诺,创造营商环境+的投资环境,这一嗓子,喊出了密山人的豁达,喊出了密山人的诚信,喊出了密山人亲商的决心;这一嗓子唤来了客商,洽谈、签约,秸秆为媒,将客商与秸秆资源连在一体。吉林省秸秆高肥业集团与密山市政府签订有机肥生产协议;天津天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与密山市政府签订农业废弃物整县推进项目;黑龙江省农科院与密山市签订大球盖菇生态栽培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密山市的秸秆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拉动农民增收,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哈洽会第一天,密山市招商成果喜人。
“粮头食尾”的部分呈现着“绿色”,与鸡西的石墨演奏着“绿+黑”的交响曲,让客商驻足。黑龙江谷黄金集团、黑龙江东粮集团,两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密山原地产”的农产品列队参展。黑龙江谷黄金集团,整合全省的农业资源,打造“粮头食尾”航母,谷道如歌玉米黄金米、稻花香米,谷道如歌红枣豆奶、木耳豆奶等10个产品及大黄米、玉米碴、混合杂粮、圆蘑、芸豆及兴凯湖大白鱼等,将地上产的、山上采的、水里游的珍贵家底亮出来;黑龙江东粮集团稻米胚芽油、兴凯湖大米等土特产,全拿出来。
广东、天津、上海、北京的客商纷至沓来,要名片、看产品、问质量、砍价格,忙坏了参展商,哈洽会当天,与10家客商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