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快速
关注
来源:191
提起番茄,两个兄弟般的病害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早晚疫病。
这是大棚种植的番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早疫病发生的情况。
1看,这是最近走访的一个大棚里面的番茄,真心是惨不忍睹。
2推进了看一下,对,是因为番茄早疫病严重发生而导致的拉秧。
3番茄早疫病为番茄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从苗期便可侵染。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靠下部的叶片最先开始发病,原因很简单,下部叶片往往最先开始早衰、抗病性下降,同时下部叶片很可能接触土壤中病原菌,当遇到机械等伤害时易受病菌侵染发病。
4推进了来看看。
5看看叶背面,这个湿度还算不太大。
6好,咱们来细分解下。这个是发病初期的,早疫病主要从下部叶片向上发展的居多。
7这个是发病初期的,病斑如针眼一般大小,之后逐渐扩大。
8放大了来看看。
9逐渐进入发病中后期,病斑开始扩大。
10早疫病逐渐可从叶片发病传到叶柄及茎上,最开始为褐色圆斑、略凹陷,之后逐渐发展,环绕一周后枝条枯死。
11来看下干燥条件下的病斑。
12叶背面早疫病症状。
13叶正面,高清无码大图有木有!
14挑一个病斑放大了来看,早疫病的典型症状:病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边缘,哦,应该叫叫做病健交界处,浅绿色或者具有黄色晕圈,大家可以对照着这张图仔细看看。
15湿度较大时,病斑体现。
16稍微扩大一点来看看,湿度大时稍有霉层的感觉。
17这个是在一个温室大棚里拍到的,里面相对潮湿度很大,相应的病斑就是这个样子。
18看,这个是发病的趋势,叶片——叶柄——枝条——主茎。这张图很经典有木有?
19要是一直不管它,任其发展,它会变成这个样的。
20看,这是其中较严重的叶片。
21叶背面的干活。
22早疫的身影深深的印刻在了枯死的叶片上,这就叫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23咱们再来看看显微镜下的病原是什么样子。
24依旧是手绘病原图,简单说一下病原镜检特点吧: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深褐色、砖隔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喙状细胞。
总结下,番茄早疫病由链格孢引起,病菌可以在残枝败叶上或者种子上越冬,之后成为初侵染来源;通过气流、雨水等传播,20—25℃,相对湿度80%时最容易发病。至于防治,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掐断初侵染来源,即前茬拉秧后一定要仔细清棚;再就是控制好湿度,如做好通风、整枝打杈处理。
番茄晚疫病
茎上病斑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有较明显的白色霉状物。果实上的病班呈不规则的灰绿色水渍状硬斑块,以后变为褐色或黑褐色,云纹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少量白色霉状物。病果质地硬实,不软腐。气象条件是构成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阴雨连绵,或雾大露重,田间湿度大时均易诱发本病。如果高湿低温,特别是温度波动较大,有利病害流行
晚疫病大流行,一个星期可造成全军覆没。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的防治药剂:
① 娜森(21.4%氟吡菌酰胺+21.4%的肟菌酯)
② 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③ 霉多克(66.8%丙森锌·缬霉威 可湿性粉剂)
④ 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
⑤ 安果好(52.5%噁唑菌酮、霜尿氰)
⑥ 净果精(33.5%喹啉铜悬浮剂)
⑦ 包正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⑧ 辉常赞(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⑨ 永宁(64%恶霜灵、代森锰锌)
⑩ 妥冻(72%霜脲氰、代森锰锌)
11 百达通(25%氟吗啉+唑菌酯悬浮剂)
12 锐扑(50%氟吗啉+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13 双工福玛(6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
14 快适(50%氟吗啉+乙磷铝水分散粒剂)
15 安富农(22%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16 多定(81%甲霜·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7 克普定(85%波尔霜脲氰)
18 拜克烯酰吗啉(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19 千霜(20%烯酰吗啉)
注意:早疫病的防治,一定要在发病前期用药。发病前看不见病斑时施药预防,防治效果高,发病后施药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佳。对于晚疫病的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一定要避免连作传播。尽可能的防治出现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产生!
■文章来自网络,【农民网】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