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农民为什么造反|笑春风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经济学人多少页

频道:新闻热点 日期: 浏览:0

农民为什么造反——笑春风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文|笑春风

农民起义是一个不新鲜的话题,上世纪中期的国内史学界有“五朵金花”,它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几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争鸣似乎早已沉寂,但农村社会的问题,却并未因此而消弭,反而以另一种面貌活跃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即使是美国这样的现代强国,他的农民,也会为农产品的销售而满脸愁云。

研究农民问题并不容易,而了解他们这个群体的文化心理,更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有学者即指出,阶级(不限于农民)是一种文化与社会的形成,不能抽象、孤立而必须按照与其他阶级关系来给他下定义。阶级的定义最终是通过时间及行动反应、变化和冲突的过程作出的。阶级本身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个发生【1】。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的文化心理,便是如此。而要想尽可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他与其他阶层的互动上。比如和农村的精英(士绅),或者政府。

詹姆斯·C·斯科特先生的《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译作“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便是这种研究范式下的产物。在本书中,作者将近现代东南亚的农民群体作为考察对象,试图阐明他们发动叛乱的原因。他认为,正是由于农民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难以维持,饥寒交迫者才会铤而走险,将暴力冲突视作唯一的解决方案。说到这里,作者的另外两部作品也是应当推荐一下的,他们分别是《弱者的武器》与《逃避统治的艺术》,与本书考察对象一样,它们讲述的都是东南亚农民的故事,而细节内容,限于主题所限暂不详述,但有兴趣者不妨找来一看。

话归正题,如果说农民之所以会反抗是因为自己连最起码的生活都维持不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种窘境呢?作者在书中将其归纳为三点——特有的人口结构压力、市场波动和政府的行为【2】。

人口结构压力并不是东南亚的“特有问题”,19世纪清代中国的福建与广东等省份,便面临着“剩余土地减少与不断涌入增加的新移民”等问题。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使土地资源成为外来移民与土著居民斗争的焦点,他们由仇视对峙,形成了一种以方言、地域、宗族、姓界为划分彼己标准的特殊社会冲突,这种冲突因双方的势均力敌而得以强化和延续,又因双方的贫富分化而变得错综复杂【3】。

近现代东南亚发生的一切,在同一时期的邻邦,都可以找到不少的相似点,也许,这也是国内会积极翻译本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来看市场波动,古代的东南亚社会处在一种半封闭的世界当中,他们尚未融入到肇始于西方的“贸易打造的世界”中,但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步步深入,缅甸、越南与菲律宾都受到了来自西方的殖民统治,这样一来,其他殖民地的物质资源也大量流入这一地区,供过于求,给当地几乎固定化的农副产品价格造成巨大的冲击。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即使是价格上微小的变动,也会毁掉一个家庭基本的物质生活。面对此一问题,以往受害者多会诉诸于经济实力雄厚的农村精英的救济,或拖延向政府缴纳税款的时间,以致于有人将他们称为是“抵制国家权力的另一种力量”【4】。

可是,面对变化无常的市场价格走势,传统的农村精英不愿再像以往一样承担庇护受害者的责任,他们担心自己的财产会因此受到不能挽回的损失。结果,当求援得不到回应,穷人立刻以偷窃富人财产等方式来报复漠视他们处境的农村精英。在穷苦人眼中,这并不是什么不道德行为,因为贫富分化的加剧,才是极大的恶【5】。

市场波动撕裂了传统社会中精英与贫民之间的互助关系,也让缺衣少穿的农民愈发绝望,暴力反抗会成为他们的选择也就不奇怪了。

最后再来看第三点,政府行为。这里的“行为”,主要指的是政府征收的固定人头税。这一税项的额度是几乎不变的,换言之,即不考虑农民群体的收入差异。因为在政府方面,如果结合农民具体情况来征税,税收就不会稳定。所以殖民当局为了保证自己收入的完整,农民便成为了牺牲品。这是基层社会中的“零和博弈”,而当农民感到自己的情况被上层省略后,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便成为了掀起反抗风暴的先锋军。

关于政府税收与农民的承受情况,传统中国社会也曾进行过相应的调整,例如由征人头税到以财产多寡为标准纳税(唐代),再到“摊丁入亩”(清代)。这一复杂的变化,不仅说明了中国农业社会内部富有生机的调整能力,也从侧面暴露了改变税收标准的困难程度。税收机制自身的运行本就是一件需要考虑成本的活,“如果结合农民具体情况来征税,那产生的额外成本又有谁来负担?”这是东南亚农民的悲剧,也是成本价值学说难以逾越的藩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斯科特先生这部反映东南亚农民境况的著作,也给我们认识自己的过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实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最后两章内容理论性极强,阅读中多少需要一些耐心。

【1】E.P.汤姆森

【2】本书第202页

【3】杨国强《二百年人口西迁的历史因果》

【4】苏力《送法下乡》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8页

【5】皮特-里弗斯《山区人》,第178页

ogp官网

影象测量仪

光学测量公司

自动测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