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千年遗址新疆库车苏巴什佛寺浙江东方达多置业有限公司

频道:财经资讯 日期: 浏览:0

千年遗址库车苏巴什佛寺

撰文摄影:远方

库车河 摄影:远方

当你来到新疆库车县,也就来到了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古龟兹国的所在地。这里不仅有着遗存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闪耀着自古以来的人文景观、民风俗习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到此参观,而且坐落在这“古丝绸之路”峰壑争秀,依山傍水极其重要的城镇,正是当年西域佛教非常盛兴的国家之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自我国汉唐时期,作为“丝绸之路”北道亚欧大陆交通的大动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吸收接纳、融合,发扬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中原文化、海纳百川、包容兼蓄、审美独特、蜚声在外,从而也创造出了璀璨的龟兹当地文化,其历史悠久年代久远。

凝眸龟兹,穿越时空,仿佛又把你带到了歌舞升平、梵音灵动、音乐绵延、神灵绽放的远古年代。

《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三十六国

库车,是古代西域文明史上一颗鲜艳夺目的明珠,堪称世界文化发展史库中的瑰宝。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西域传》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这在2000多年以前,和西域那些“口几百人,几千人”的小国相比,简直就是一个超级泱泱大国。

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 摄影:远方

公元前的138年,西汉初期的西域地区地大国多,先后有大大小小近36个自称独立的国家,史称西域36国。这些国家各自为阵、自成体系、服大压小、欺软怕硬、为了各自利益而互不谦让。导致强大的匈奴在西域地区“丝绸之路”南北道称王称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怨民愤、许多国家迫于压力而不得忍辱负重、饱受苦难,不得不屈服这个马背上的凶残部落。

西域36国部分分布图

由于匈奴在“丝绸之路”通道上的胡作非为,严重阻碍着“丝绸之路”通商运行的安全,严重干扰着中原汉王朝与西域和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陆地大通道诸多方面的广泛交流。为此中原汉王朝为彻底有效打击匈奴势力的嚣张气焰,确保“丝绸之路”在西域地区的畅通无阻,维护和巩固西域地区的安宁。

汉朝匈奴疆域图

本始二年公元72年,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这个文治武功盖世的皇帝,经过深谋远虑,点兵选将,策划和指挥了在西域与匈奴最大规模的骑兵大决战,并派出装备精良,英勇善战的主力兵团,以分进合击,联合抗匈的战术,全面对盘据在西域地区匈奴军队的要,屯据,实行战略纵深、军事围剿、以夷制夷、防攻并举。各路大军也相应采取各个击破,步骑协同、分化瓦解、解除武装、迫降招安等强制手段,有力形成了东西并进的钳形攻势,使匈奴在西域地区的残恶势力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汉宣帝刘询

经过几次大的战役,汉军大获全胜,一举奠定了汉强匈弱在西域的挌局,很快收复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地区,这个曾经骄横一世140余年的匈奴草原霸主,终于在西域辽阔的草原兵败山倒,俯首称臣,再次彰显了大汉王朝声震大威,重拳出击的决心和强势。

汉宣年神爵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0年,大汉王朝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小野云沟)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地区行使国家主权,将广阔的西域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使其成为了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西域都护府

东汉时期(公元23年至220年)复设“西域都护府”置龟兹,到了唐朝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从高昌国(今吐鲁番)迁移过来的“安西都护府”也设在龟兹,改为“安西大都护府”,统辖四镇,即龟兹(现库车一带)疏勒(现喀什一带)于阗(现和田一带)碎叶(现吉尔吉斯坦一带)龟兹国在鼎盛时期的疆土面积大到西至疏勒周边,东到危须国全境(今和硕县一带)北入天山巴音布鲁克,南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带,曾经管辖着二十二个龟兹国在内的“都督府”(仅次于都护府的军政机构)成为西域地区首屈一指强盛的龟兹王国。虽然在早期短暂时间内,龟兹国曾屈服于匈奴、柔然、吐蕃、突厥等西域部落。但是自从汉唐时期以后,龟兹王国始终与强大的中原汉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汉唐时期中央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最终成为西域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军事中心的大国。

安西大都护府

这是在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发生的真实故事。当时的龟兹国在西域地区还比较弱小,受匈奴控制,国民怨声载道,臣王忍气吞声,所有国事也不得违之,国王绛宾后来听幕僚说,西域北部的乌孙国(现伊犁地区)与长安(现西安)的大汉王朝和亲后,政治军事联盟日益巩固强大,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太平盛世的兴旺景象,加之龟兹王绛宾也一直倾慕于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被民情、风俗、文化、经济、军事带来的强盛所震憾。

乌孙国疆域图

为了和长安汉朝结盟,彻底摆脱匈奴的控制,他经过熟思深虑,震耳发聩的对文武大臣说,即刻和大汉王朝交往,决心结拜联盟为戚,因当时碍于没有正式渠道和长安汉朝解触。于是绛宾王代信求娶乌孙国王翁归靡和汉朝解忧公主(西汉楚王刘戍的孙女)所生长女弟史为妻,获得解忧公主的同意,两人结为夫妻,以达到了西域龟兹国和长安汉朝互为亲戚的目地。

绛宾王和弟史成亲后,龟兹国大街小巷一片欢腾。不久长安汉朝准许他俩前往拜见汉宣帝刘询,绛宾王得知后有惊有喜。经过准备涉远千里,绛宾王一行终于抵达长安,朝廷以最隆重的礼节方式进行了接待,并派大臣陪同一起参观了汉文化的各种先进设施,从而加深绛宾王一行了解更多汉朝政治的清明、军事的强盛、经济的富足、疆域的开阔、卓有成效的边境开发、灵活多样的民族政策等等。

除此之外还考察了汉文化给国富民强带来的盛兴和繁荣,使绛宾王一行受到了很大启迪。当绛宾王带着西域盛产的各类贡品献给汉宣帝刘绚时,汉宣帝刘绚也破例赠送了绛宾王一大批丰厚的赏赐和大量军需物品,绛宾王受到深深感动和折服。

西域汉朝和亲图

绛宾王和弟史返回龟兹后,绛宾王利用龟兹国在西域诸国中的崇高地位,广泛接受汉文化的政治、教育、礼仪、典章、制度、农业、治炼、军事思想等等,使汉文化以龟兹国为载体,迅速在西域地区广泛传播。

据历史文献记载,龟兹国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中第一个接受汉文化最全面的第一个国家。自龟兹国和汉朝互相结亲后,绛宾王还从各个方面加深龟兹国和汉朝政府的密切来往,经常派特使到长安汇报,请示各类事务,长安也经常派遣文武官员协助龟兹国文武大臣处理国事。与此同时,龟兹国也勇于负责担当起了维护西域地区“丝绸之路”北道咽喉守卫与安宁的重任。此后的龟兹国实在名归汉朝中央政府麾下,在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龟兹国自归入汉朝政府管辖后,无论是西汉、东汉还是唐朝时期,各方面的势力已逐渐雄厚。特别是龟兹国在受外来文化、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龟兹文化已形成多元、混合性、兼容性互相交流的产物。审美意识,审美取向在西域地区已迅速发展,成为独树一枝,别具一格的龟兹文化艺术。被誉为“西域乐都”,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汉庭疆域图

其乐舞、石窟、造像、壁画艺术堪称西域一绝,世界一绝,在遥远的中原大地也因传播而名闻遐迩。唐朝玄奘法师经西域到天竺(古印度)取经途中曾来到龟兹国,在《大唐西域记》这样记载:"屈支国,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所述的屈支国也就是指当时龟兹国,其管弦乐和舞蹈,在西域龟兹国很有名。

大唐西域记

始建于东汉未、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鼎盛时期西域最大的佛寺,库车县苏巴什佛寺遗址,它就座落在现库车县确尔达格山南麓库车河(因该山出铜而得名,也称铜厂河)的东西两岸,两寺互相对望。这是由一座大型寺院和一座古城组成。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撰文《水经注》卷二记载时说"龟兹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离大寺"。《大唐西域记》记载时说"昭怙里寺",无论翻译或其它原因而产生的差异,"雀离大寺"和"昭怙里寺",就是指现在库车县的苏巴什佛寺遗址。苏巴什系维吾尔语,即"水之源"或"水的源头"之意,它是因库车河水出确尔达格山隘口而得名。

苏巴什佛寺遗址 摄影:远方

1903年的4月,日本大谷光瑞带领所谓的“探险队”,就在苏巴什佛寺遗址,盗挖出一个木质彩绘有翼童子舍利盒(舍利:是梵文语,是佛教高僧遗体火化后产生的晶体,其晶体装在特制的盒内)盒身一组由21人组成的形象生动的乐舞图,其表面就有古龟兹国精美的乐舞图案,此图案有舞蹈者,有奏乐者,舞蹈典雅,服饰华丽,它集中代表了古龟兹驰名中外的乐舞艺术的真实反映。在唐初时,龟兹乐有西国龟兹(北周突厥公主带来的龟兹乐)齐国龟兹(北齐流传下来的龟兹乐)土龟兹(西魏北周时期的龟兹乐)其乐器门类就多达十五种以上。

大谷光瑞

琵琶大师著名音乐人曹秒达,就是当地龟兹人。龟兹名曲以急促、激昂、古朴、悠扬、清新、精堪而著称,曾广泛流传于凉洲的后凉北凉时期(现甘肃武威一带)北魏时期(今山西大同市后迁河南洛阳市)北齐时期(今河南安阳一带)北周时期(今陕西西安一带)在隋唐时期,龟兹乐被指定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宫廷九大著名乐舞之一,在后来的时间里,其音乐并随之传到中原及东南亚和欧洲的许多国家。

龟兹乐舞壁画 拍摄于克孜尔千佛洞 摄影:远方

龟兹,这个“丝绸之路”北道汇集不同的种族人群,它仿佛就是一个巨大人文滋养的磁场,在感召着四面八方的众生、有心向善、民风和睦、心境澄明、超尘出俗。公元一世纪,佛教经古印度传到龟兹后,大约二世纪在龟兹国扎下了根,其宗教、文化、艺术、经济等等也得到迅猛发展。

鸠摩罗什铜像 摄影:远方

此时龟兹文化与佛教文化也很快融为一体。特别是四至八世纪已达到辉煌的顶峰,这时的龟兹国境内有大小佛寺近千所,僧侣上万人。中国古代最杰出“世界三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就是出生在龟兹国的高僧,他幼年7岁随母亲出家学习小乘佛教,9岁又被母亲带到印度精学佛典,师从佛学名师盘头达多,12岁其母携至龟兹国由小乘佛教改习大乘佛教,师从西域著名佛学大师耶舍。

鸠摩罗什铜像 摄影:远方

聪慧的鸠摩罗什,精通大乘佛教经、律、论三藏,对老师讲授的经义、经论、经述、能迅速的理解和掌握,素有“日诵千偈,义亦自通”的赞誉美称。鸠摩罗什在20岁时受戒于雀离大寺,即现在的苏巴什佛寺。在这里鸠摩罗什又系统学习、研究、翻译佛经,善精于文辞和释经,声名鹊起,倍受敬仰,深受国王高僧、僧侣、众信的钦佩和青睐。

苏巴什佛寺东大寺遗址 摄影:远方

公元628年,唐朝玄奘法师去天竺(古印度)取经,在路过龟兹时,龟兹王、大臣、高僧、众信、百姓也都来迎接他的到来,玄奘法师受到了最为隆重的接待。因大雪封山受阻暂不能西行,玄奘法师一行只好在这里做短暂滞留。期间玄奘法师细心观察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佛教、并在《大唐西域记》述:“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隔一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装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玄奘法师所说的二伽蓝,就是现遗存的苏巴什佛寺东,西两寺,同名昭怙厘,也就是现残存的苏巴什佛寺,而东西随称,也就是指现在的苏巴什佛寺的东寺和西寺相望。玄奘到达龟兹国后,应国王,高僧,僧侣诚挚恳求下,又来到昭怙厘寺,玄奘法师只见这里暮鼓晨钟,佛事兴旺,僧侣云集,香火盛兴。玄奘法师在受邀之下,在这里开坛讲经,述言佛法。玄奘法师一行在这里休整二月有余,授课数场,受到国王、僧侣、信众最热烈的崇拜和敬佩。

苏巴什佛寺西大寺遗址 摄影:远方

龟兹国在东汉时期,因佛教传入此地,仿造古印度寺庙建造雀离大寺竣工后,加之汉代“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在西域地区逐步形成了以龟兹国为佛教中心的格局。在当时龟兹国高僧辈出,僧侣云集,祈赞诵颂,佛法盛兴。由众多寺院、禅房、石窟、佛塔组成西域最大的佛寺东西寺,仿佛是一片绵延数十里的宏大城市。

苏巴什佛寺东大寺遗址 摄影:远方

鼎盛时期,有一万多名僧侣在这里汇集。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此地进修佛学,翻译经文。唐代高僧玄奘也在此地开坛弘法,佛理辨经,两代大师聚而此寺名声大震。而“佛像庄蚀,贻越人工”,正是昭怙厘大寺兴盛时期最真实的写照。

这座依山傍水的大型佛寺,以宏大的佛教建筑群为主体,整个遗址层层铺开,河边而筑参差错落,东西相望逶迤延伸,毗连数里。西寺有佛殿、禅房、佛塔、石窟、三面以高墙围护,现只有断壁残垣,肃瑟寥落,佛塔残存,殿宇坍颓。东寺与西寺隔河相间,其规模不及西寺,也是由佛塔、佛殿、僧房、石窟而组成,建筑形式基本与西大寺相同。

苏巴什佛寺西大寺遗址 摄影:远方

现前塔院残有高9米高覆钵塔(指:最古老佛塔建筑的一种形式由古印度传入西域,其形状就像一个倒扣的碗)形,安祥恬静,颇为壮观,左右禅房,也已荒草颓垣。玄奘法师当年在“昭估厘寺”弘法时,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时述:“东寺殿堂玉石有,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状如海蛤,其上有佛祖之迹,长尺略八,广六尺矣,或有斋日,照烛光明”。书中所述这神秘的佛祖印记,已在这古老的苏巴什东寺中静静卧休了一千多年。

苏巴什佛寺遗址全貌 摄影:远方

1898年,沙皇俄国人科兹洛夫斯基一行考古来到这里,要将稀世珍宝“佛迹玉石”偷运到俄国,因“佛迹玉石”又大又重,运输很不方便,他又不愿放弃,便出重金雇人逐将“佛迹玉石”砸成两大块,被发现后,引起当地百姓极大愤怒,在官方和民众层层保护下之下,最终使其没有得逞。1964年,这块重达二吨重的二块“佛迹玉石”,由国家文物局运回北京由国家自然博物馆珍藏。

科兹洛夫斯基探险队

1890年,英国人鲍尔中尉因到新疆的南疆缉拿逃犯,当他来到库车县城巡查时在城内意外看到一个当地老乡,在路边兜售一本写在桦树皮上“古文字”共有50多页的小册子,他还了解到这个小册子发现的地点是在库车城郊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古代文物,多少知道一些新疆历史的鲍尔,毫不犹豫的以“十头毛驴”的价格买下这个册子。第二天他又雇人带上工具去了苏巴什佛寺遗址,根本不懂考古的鲍尔在佛塔,佛寺遗址旁东挖西挖,也没找到他想要的文物,只好作罢。当他知道再也无法获取苏巴什佛寺遗址的文物后,就急匆匆打道回国,途中鲍尔把这个写有“古文字”的小册子交给当时在印度加尔各答亚洲学会的英国著名东方学者和赫恩勒辩认后,这位非常有名的权威学者公布,这就是早已失传的婆罗迷文(古印度梵文语也是古印度使用最老的字母系统)其内容是一部有关医药和巫术的书,年代写在大约公元三世纪,很有可能是古印度的僧人到西域传播佛教时,顺便带到了库车苏巴什佛寺。这本册子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无法估量。这本桦树皮手稿,是记录世界上最早,最全的梵文经典,后被考古界命为“鲍尔文书”,据说后来鲍尔因古文字的发现出名后,一路飞黄腾达,这不能不说明他在库车时,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珍贵文物惊人的发现有关。

鲍尔文书

库车县苏巴什佛寺,是古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在西域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始终在当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大佛寺在西域的出名,也揭开了许多鲜人未知的神密。

在十八世纪未到十九世纪,曾经在世界范围之内掀起的西域考古热中,这座千年佛寺遗址引起了外国人极大的兴趣和渴望。特别是“鲍尔文书”的面世,震惊了世界。随后英国、印度、俄国、德国、瑞典、日本、法国等国的学者专家,探宝人都把贪婪的目光紧盯在苏巴什佛寺遗址。

鲍尔文书

1902年日本名刹西本寺住持大谷光瑞,正式向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古丝绸之路”南,北道派出大谷探险队,在日本考古学家渡边哲信的带领下,对遗存的“古丝绸之路”南北道的汉唐遗址、古墓、残留的佛塔、佛寺、石窟、壁画等处,大肆挖掘盗窃无数珍宝。次年春季他们来到库车县苏巴什佛寺遗址,这是继英国人鲍尔和俄国人科兹洛夫之后,第三批进入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外国人,就是这支装备齐全的大谷探险队,打着探险和考古的名义,用花言巧语和掩耳盗铃的欺骗方式,获取当地官员的信任,在此地方疯狂盗掘9天的时间,出土了一大批稀世珍宝,其中在一座佛塔下面就挖掘出一个高31厘米,直径38厘米,盖似山形,形状圆木的盒子,这是一件有着精美乐舞彩色图案高僧的舍利盒,盒边四周用金箔装饰,盒盖彩绘带有天翼童子,盒身有21人在乐舞,真实反映了龟兹古国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当地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宗教、娱乐、艺术的向往追求,取向完美,实属罕见,堪为珍宝,称之绝版,现珍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1907年,法国人伯希也在西大寺盗挖6个舍利盒,古币,古文书,佛教众多文物,也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馆。

大谷光瑞在新疆

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龟兹乐舞图舍利盒,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大谷光瑞偷盗文物的运输队

苏巴什佛寺遗址,这个被称为龟兹古国“优钵体”的花,即梵文语中的“雪莲花”,历经沧桑,岁月蹉跎。 那昔日香火缭绕的著名寺院,静谧安祥的大殿,气势宏伟的佛塔,随山势逶的建筑,奔流不息的大河,在夕阳下还本能继续发挥着余光。殿角晚祷随风的钟罄,在召唤着黎明曙光的到来,一千多年的文明史,记录着“古丝绸之路”的漫长岁月。它还在苍凉中时时刻刻寻觅着古龟兹国的辉煌,诵颂默语着昔日虔诚祈祷净化的心灵,梦幻着那寺院香火旺盛的安祥和恬静。

苏巴什大佛寺遗址 摄影:远方

苏巴什这个著名于世的佛教遗址,于1996年被列为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上海仪器测量

测量仪器上海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高端光学测量仪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