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 (刘一)自2019年10月首批公募基金买方投顾业务试点正式落地以来,多家获得试点资质的机构开始业务探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为中国基金投顾客户“画像”,并剖析中国基金投顾市场的“痛点”。
《中国基金投顾蓝皮书2022》撰写代表称,对3000多位基金投顾用户进行长达半年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当前,基金投顾用户呈现出“千禧一代”“高知白领”“中高收入”三个特点。
报告进一步指出,总体来看,中国基金投顾客户投资经验丰富,投资偏好多元,但投资理念尚不成熟,长期投资占比少。他们对基金投顾认知较浅,使用时重“投”轻“顾”,偏重短期收益;他们有长期理财规划需求,但付诸行动较少。
这份报告同时剖析中国基金投顾市场面临的五个“痛点”,分别是:重“买”轻“卖”等投资行为,导致用户赚不到“价差”;“卖方投顾”正在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变,“买方投顾”模式尚未普及;缺乏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人生目标”的长期财富规划服务;被动型底层资产不足;“重投轻顾”的现象普遍,智能投顾发挥的空间有待提升。
“下一步,基金投顾机构应在守住合规风险底线的基础上,着力提升顾问服务能力。行业需要进一步明晰基金投顾业务与基金销售业务边界,避免线上基金投顾服务产品化,并在顾问服务环节加强投资者引导。”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服务一部负责人沈宁分析说。
这份报告由毕马威中国携手先锋领航投顾在“2022中国基金投顾峰会”上发布。在毕马威中国证券及基金业主管合伙人王国蓓看来,相较于国外成熟市场,中国有其自身的差异和特色,未来中国基金投顾行业的发展不能一味照搬海外模式,而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的基金投顾服务内容,毕马威中国证券及基金业合伙人黄小熠举例说,要基于客户的财富目标和规划,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资产分配和产品遴选,包括配置、调仓和再平衡;要提供碎片化、透明化等陪伴式专业服务,以及情绪辅导等服务,对冲动、短视的行为进行纠偏,引导客户树立科学的长期投资理念。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战略咨询服务总监杜剑敏认为,未来中国基金投顾市场发展有七个趋势,包括监管趋严格、投顾机构“百花齐放”、买方投顾加速转型等,“在需求旺盛、智能投顾普及等因素下,未来业务规模将迎高速增长”。(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