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千股涨停跌停停牌股灾有张不老的脸中登公司崩溃

频道:新闻热点 日期: 浏览:0

去年6月12日,沪指盘中摸高5178.19点,最后以一根小阳线让投资者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周末。但几乎没人想到,这个新高竟成为幸福时光的终点。随后的三轮“股灾”让本轮牛市彻底终结。“千股跌停”、“国家救市”、“大佬落马”、“制度革新”等关键词勾勒出了2015股灾风云录。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虽然风云激荡的2015年已成过去,但“股灾”留下的反思与教训仍耐人寻味。它或将影响A股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

5178点,注定让不少股民痛彻心扉又难以忘怀。一年之间,A股经历的场面不可谓不动人心魄——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作为投资者的你、作为市场参与和见证者的他,是否过得还好?A股这一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回望

三轮下跌

6000点梦想远去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史上最贵的网游是什么?魔兽、传奇、征途还是梦幻西游?答案是:A股。有股民感慨:A股加上炒股软件,是这个世界上最贵的网游和手游,每天要充值,还要时时关注账户里的余额。

能发出这样感慨的股民,多半经历了近一年中过山车般惊心动魄的行情。

“去年6月8日,沪指盘中冲上5100点,并最终收于5131点,全天仅沪市放量就有1.3万亿多。”西安股民刘文军告诉华商报记者,他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当时的朋友圈都在憧憬6000点,有两篇证券公司的研报让他印象深刻,一是《“牛”住梦想》称“有梦就有远方”,二是《5000点不是终点,市场牛市没有结束》。

刘文军和其他股民,最终没有看到6000点。5天后,也就是去年6月15日开始的第一波下跌行情,让沪指从6月12日创下的5178顶点跌至6月底的4277点。7月,沪指继续下挫至3507点。随后“国家队”的进场,才让迅速下跌的趋势得到遏制并企稳。

有些股民是在第一轮下跌就栽了跟头。令其他一些股民始料未及的是,随后大半年时间内持续下跌的“股灾2.0”和“3.0”接踵而至。公开数据显示,从8月18日到8月26日,短短7个交易日沪指下跌1000点至2850点;去年12月23日到今年1月27日,3000点还没站热乎的沪指第三次遭受重挫,最低摸底2638点。

“你说我当时早点把钱拿出来多好?!”让另一位股民张国建痛心的是,今年首个交易周熔断机制推出后诱发的暴跌画面:四个交易日四次触发熔断,账户市值短短几天缩水了近30万元,“说不怕是假的。”他告诉记者,几次股灾后市场节奏越来越不好把握,买主板的大盘股很难赚到钱,除非是能碰上热点题材,“去年一天赚几千上万,真是躺着也赚。现在一天能赚个几百块就知足了。”

“去年5月底还真做过6000点的梦。现在能站稳3000点再说吧。”张国建说到。

数字

股民人均亏损

26万元

市值蒸发25万亿

“去年的今天,沪指最高点到达5178点,一年了。”6月12日早上,西安90后小伙王乐在一个微信群里感慨。机构调研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12日到今年6月8日收盘,指数跌掉4成,人均亏损26万左右。

“还记得去年今日吗?”王乐感慨以后,朋友见状问你还在炒股吗?王乐回复说没有了,大家一片叹息。他对华商报记者说,本来指望赚点生活费,没想到亏得一塌糊涂,陆续已经卖掉了股票。而对一些还在坚守的投资者来说,猴年马月都到了,股票何时才能解套?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6月12日,沪深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合计约71万亿。而截至6月8日,沪深两市总市值约45万亿。接近一年的时间内,沪深总市值蒸发超过25万亿。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6月12日见顶当周,沪深两市期末持仓投资者数量为4939.58万。以此数据计算,人均亏损26.2万元。

去年沪指日均交易量一万多亿,现在不到2000亿,交易量大幅萎缩。根据通过同花顺注册的用户数据测算,有大约4%的人实现盈利,亏损比例超过95%。

对比

配资公司纷纷“洗手不干”

西安部分配资公司人去楼空

6月12日,当华商报记者与去年做过场外配资的老张取得联系时,他正忙着和几个生意伙伴谈加盟某西餐品牌分店的事。“去年底我们就把账户全清了,再不清,吃不了兜着走。”他回忆,准备“洗手不干”那段时间,连续遇上了不少棘手问题,“停牌股让客户买断想都别想,客户会找上门,争吵时常发生,有的客户凌晨一两点还打电话;还有没有到期的银行借款,要付利息,配资都没得做了,专项资金也不会挪作他用……成天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当时脾气都变得十分暴躁。”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老张所在的投资管理公司在去年底已经结算关门,随后就和朋友合伙投了西餐店。用他的话说“现在是无股一身轻”——但他的朋友圈还能看到去年牛市时分享的大量研报分析和融资业务介绍。

清理账户的不只老张这一家配资公司。当证监会对部分配资公司开出“罚单”,关闭其系统接口后,少数公司转入线下还在做,今年元旦后记者也还接到过“联系配资业务”的电话号码,但跌跌不休的行情,让配资需求降到了冰点,也几乎是彻底打消了配资公司经营业务的意愿。今年春节后,记者曾对位于南二环、东新街的三家配资公司进行走访,其中两家已经人去楼空,还有一家则表示“不做配资业务,可以帮助投期货,但要提前预约。”

上周末,当记者拨打手机通讯录上留存的三个曾经的“配资业务”电话时,有两个处于通话中断或空号状态,还有一个号码在接通后对方直接回应“你打错了。”

“几次巨震行情中,因为担忧股市波动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监管层频频出招护盘。”华泰证券投资顾问周志伟说,除了央行的数次降准降息,以证金公司、汇金资管为代表的“国家队”也都曾维护市场稳定。后来随着监管层重拳出击清理场外配资,加上几轮下跌让配资公司赔大了,场外配资对市场的扰动开始逐步下降。

从2万亿到8000多亿

两融余额重回两年前水平

就在本月初,沪深股市两融(融资融券)余额降至8200亿元附近,刷新了18个月的新低。显然,低迷的行情制约了融资客的参与热情,他们整体实施了“边打边撤”的策略。

这与去年6月底场内两融余额高峰时的2万亿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查阅资料发现,8000度亿差不多与2014年下半年这轮牛市开始时的两融余额水平相当。

华安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回忆,去年6月开始券商类融资融券已经比较谨慎了,而且监管层多次采取措施进行严控。当然,一些股民对两融的渴求度较高,期望能融资融券。毕竟很多人还被深度套牢,卖出的话自然亏损严重,另一方面却根本无法再融资。事实证明,只有市场的赚钱效应逐步恢复,悲观情绪逐步修复,两融余额才能缓步回升。

有私募无法给客户履约

有市场人士介绍:“牛市时私募20%左右的提成,显然要比公募一年才一次的年终奖更有吸引力。但是在熊市,那些旱涝保收的公司会更有吸引力。”

据华商报记者了解,去年“公奔私”的很多基金经理目前管理的产品业绩并不好,包括很多明星基金在内,很多“公募派”的私募基金产品此刻都徘徊在清盘边缘,由此导致个别私募基金管理人甚至对“私奔”不乏悔意。

私募公司的处境能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市场的变化。记者了解到,去年股市火爆的时候,西安有不少股民热衷把钱交给私募人士代理,或者希望有私募“老师”指导操作。但是从去年两次暴跌开始,记者发现西安不少私募电话不是打不进去就是呼叫转接。

在西安从事私募行业的霍昕,一度被客户问得“快要崩溃”。他说,去年是赚了一些,今年因为行情不好打算休息。不少本地私募被打得很惨,有个别的甚至没办法给客户履约,“尤其是去年股灾后成立的一些私募基金,今年处境非常艰难,净值一再下降。”他说,现在有的私募基金经理已经转身到公募基金“再就业”,甚至有听

人物

股灾阴霾下的名人们

回顾股灾里的“风云人物”,这些人大部分已成为过去时,成为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道路上的“警钟”,而有些人则临危受命,空降证监会,被股民喻为“股灾救市主”。

老虎 证监会发行部处长李志玲等

2015年6月20日消息,因配偶违规买卖股票,证监会发行部处长李志玲被开除,同时因涉嫌职务犯罪,李志玲已被移送司法机关。李志玲成为“股灾”中首位落马证监会官员。

9月16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股灾中备受诟病和质疑的高杠杆业务,都在张育军负责的监管范围之内。

救市主公安部孟庆丰

2015年7月9日消息,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带队到证监会,排查股市恶意卖空线索,沪指反弹。在股市持续暴跌的关键时刻,由公安部副部长带队高调介入股市异动,这还是股市开市25年来第一次。

内鬼 中信证券程博明

2015年8月26日,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徐刚被公安机关带走协助调查。股灾中中信证券12名高管被查,中信证券陷入危机。今年4月29日消息,程博明等人被依法批捕。

老妖 徐翔

2015年11月1日,泽熙资本控制人徐翔被警方带走,被认定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至此,“徐翔时代”终结,也可以说是A股的一个时代终结。 综合

反思

去杠杆,让市场回归市场

回顾股灾,我们有什么收获?专家认为,去杠杆,让市场回归市场,发行与退市同步进行,不能只进不出,投资者也应该强化风险意识。

英大证券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第一,怎样正确认识市场、了解市场,这是一切投资的前提。第二,怎样正确认识杠杆、管理杠杆、控制杠杆。第三是怎样让融资者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取得平衡,这也是市场稳定的关键,也是防止股灾的关键。第四是投资者本身,怎样理性投资、余钱投资、价值投资,投资者理性、成熟也是避免股灾的重要前提。第五是社会舆论和分析员,在市场疯狂时提醒风险,其实市场疯狂时清醒的人不多。

股灾对市场来说,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深深痛过,才会记忆犹新。本地私募人士霍昕认为,不管大户还是散户,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对市场心存敬畏。股市有其自身运行规矩,监管要敬畏市场,恪守裁判员职责,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投资者也应该理性成熟,不要盲目跟风。

不要以为,千股涨停、跌停、停牌只在去年股灾才会遇到,股灾有张不老的脸,投资者一定要记住这张脸。知名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认为,股灾的反思说了不少,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三个方面。其一,去杠杆,让市场回归市场,你有多大的劲,就背多少粮,拿的过多,就会被自己拖倒;其二,A股市场一直以来注重融资,轻视投资,如果还继续这样,谁还愿意去购买股票;其三,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一直以来就是只进不出,只要上市了,再烂的股票都能继续生存,任何市场,都是流动的,流动性极差的A股,如果不大刀阔斧解决退市的问题,股灾或许还会来,因为股灾有张不老的脸,所以,投资者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与理性。

后市

跟着市场的脚步,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面对股灾一周年,A股未来如何走?

广发证券金融工程研究认为,6月A股小牛市或卷土重来,而在资金推动下市场短期内有望波段性反弹,中长期走势仍不明朗。

中信证券的观点是,风险偏好是影响今年A股走势的关键,建议以逆周期思维寻找确定性主线。下半年风险溢价抬升的背景下成长股投资最大的烦恼是潜在的大幅回撤,而盈利性是缓解烦恼的良方。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分析师乔永远表示,当前A股应该以退为进。中期看,2016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A股或将迎来更为凌厉的反弹。

华商牛博士认为,站在更长远的视野去看,A股目前还处在2700点至3000点这个箱体之内。股灾虽然过去了,但是它带来的影响还将长期影响市场的走势,尤其是投资者的心态。目前无论从宏观层面、资金层面、还是股票的供求关系等方面来看,市场目前尚不具备大幅上行的基础。而以时间换空间是未来A股的主要走势,这个时间有多长?三个月、半年还是一年,目前不好判断。走一走,看一看,不要盲目预测市场,跟着市场的脚步,对投资者来说,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华商报记者 李程 黄涛

光学测量仪器

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像仪测量仪

光学测试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