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公司的电话多少 (商业营销类电话凶猛!房产中介、教育培训、贷款理财排前三)_1

频道:新闻热点 日期: 浏览:0
贷款公司的电话多少 (商业营销类电话凶猛!房产中介、教育培训、贷款理财排前三)

骚扰电话屡禁不止,成为社会“顽疾”,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超八成用户每周都会接到骚扰电话

在奥一新闻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用户接收骚扰电话的频率为“每周2-3个”,占比为34.62%,其次20%的用户为“每天1-3个”,17.69%的用户为“每周1个左右”。

从数据上看,超过83%的用户每周都会接到骚扰电话,而每天都会接到骚扰电话的用户比例接近32%,只有16.15%的用户表示自己较少接到骚扰电话,可见骚扰电话对大众的滋扰依然长期存在。

此外,在骚扰电话频率变化方面,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多数用户认为近一年接到了骚扰电话数量“更多了”,占比为43.85%,36.15%的用户对骚扰电话的频率变化“没感觉”,仅20%的用户觉得“更少了”。

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活动执行的小李(化名)自诩为接听骚扰电话最多的人。“我的客户比较多,并且经常需要电话对接活动细节,所以几乎所有的陌生电话,我都会接听的。”小李表示,他最烦的不是接到骚扰电话,而是在和客户电话对接的时候有陌生电话打进来,又难以分辨是不是骚扰电话,这种情况就很影响正常的工作电话。

商业营销电话成最常见骚扰电话类型

商业营销类骚扰电话是最为困扰用户的类型。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对用户接到的骚扰电话类型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商业营销类”,占比超90%,可见商业营销类骚扰电话已深入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中。

而在商业营销类骚扰电话的具体分类中,房产中介排名第一,占比是68.91%,紧随其后的是教育培训、贷款理财、保险推销,分别占比58.82%、50.42%、37.82%。

“总是有房产中介打电话给我,推销的还是不同的楼盘。”广州市民林小姐(化名)表示,她最常接到的陌生电话就是房产中介的电话,并且每次都是不同的中介,不同的楼盘,“怎么会有这么多房产中介有我的联系方式?”

深圳市民梁小姐(化名)也有过相似的苦恼。自她在某互联网保险公司买了一份保险后,就常接到该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要么给她推荐别的新保险,要么让她升级原来的保险。“如果你不接的话,他们隔天还会继续打,直到你接听为止。”

不过,梁小姐在感到苦恼的同时,也有所收获。“后来在认真了解完客服建议的保险升级后,发现升级后的方案确实更适合我,保费虽然高了一点,但是保障的范围更广了。”梁小姐表示,营销电话不一定全是不好的,但是频繁骚扰会让人失去“听下去”的欲望。

人工智能推动骚扰电话升级

现如今,“扰民”的已不只有“人”,还有不断升级迭代的人工智能。

在是否接到过人工智能拨打的骚扰电话调查中,近六成用户表示曾接到过人工智能骚扰电话,而表示没有接到过的用户仅占14.62%。

人工智能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现在的人工智能骚扰电话不仅能够真实地模仿人类声音,更能自如地与接听者进行对话,极大程度地实现“拟人化”,让用户在分辨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26.15%的用户表示自己“无法分辨”人工智能骚扰电话。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骚扰电话衍生新的形式。央视曾曝光过“机器人拨打骚扰电话”的黑色产业链,有公司表示其机器人“一天能拨打5000个电话”,更有公司声称能够隐藏电话的真实号码以躲避监管。智能机器人效率高、成本低、不会疲惫的特点,也推动了骚扰电话的滋生,助长“骚扰之风”。

电信诈骗隐藏于骚扰电话中

此外,一些涉嫌诈骗的骚扰电话也为用户的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

在接受调查的用户中,25.38%的用户表示自己曾接到过电信诈骗的骚扰电话,其中一名受访者表示,接到过几次疑似诈骗的电话,对方都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迷惑。

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法分子在精准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编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诈骗场景,对公众实施欺诈。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曾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姓名、学校、住址等信息是泄露的重灾区,除此以外,有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甚至户籍信息都遭到了泄露。

广州市民陈先生(化名)也曾接到过一个诈骗电话,对方自称为“公安局民警”,并准确地报出了陈先生的姓名。“他说我名下有一张银行卡涉嫌非法洗钱,要求我协助调查。”陈先生表示自己当时差点相信了,但在向对方不断追问的过程中,发现他说话含糊、关键信息模棱两可,并不像真的民警。挂断电话后,陈先生到网上一搜,发现许多网友都接到过类似电话,而“涉嫌非法洗钱”不过是一个诈骗套路。

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助推下,隐藏于频发的骚扰电话中,电信诈骗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然而要彻底根治电信诈骗,却并非轻松之事。

骚扰电话屡禁难止,谁之责?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多数用户认为“运营商加大拦截力度”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能够减少骚扰电话的发生。

而目前超七成用户对运营商拦截骚扰电话的力度表示“不满意”。

在骚扰电话频发的责任归因调查中,认为“电信运营商”应付主要责任的得分最高,紧随其后的是“相关监管部门”,“电话呼叫方”的得分反而最低。

2019年,三大运营商曾就如何彻底整治“骚扰电话”被相关部门约谈,要求从源头上治理“骚扰电话”问题。

2020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出,为加强骚扰电话治理,将加强准入管理、加强码号管理、加强接入管理、加强经营行为管理等具体措施,并提出,呼叫中心业务经营者和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要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停止违规呼出、违规接入,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于2020年7月30日前整改到位。

相关部门对运营商整治“骚扰电话”的要求并不少见,但同时,骚扰电话牵涉着巨大的产业链条,仅靠运营商或监管部门独木难支,还需全链条整治,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综合施策。

监制:谢艳霞

策划:谢江涛 高春明

统筹:管玉慧

执行:林思思 张洁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